所以,活跃的神经元减少了,小鼠就节省出了99个神经元,可以去做别的事情 。
这就是前文所述的「打包」过程 。也是习惯的生理基础 。
也就是说:当我们养成一个习惯时,我们的大脑,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化 。
我们不断地在学会适应周围的环境,同时,周围的环境也在影响着我们的大脑 。
不仅如此 。当基底核「学会」了一个习惯之后,它就再也忘不掉了 。
Ann Graybiel 将小鼠放进一个新的迷宫,等小鼠习惯了新迷宫路线后,再通过光敏技术抑制这部分神经元,暂时阻断新的习惯 。这时,小鼠的旧习惯恢复了 —— 它们尝试着在新的迷宫中,按照旧迷宫的路线去走 。
更有趣的是什么呢?在这个过程中,神经元依然是「活跃 – 平静 – 活跃」—— 也就是说,小鼠会「下意识」地选择之前的习惯,并按照惯常的模式去行动,完全不需要主动控制 。
换言之,旧的习惯根本从未消失,它只是暂时被新的习惯替代了而已 。
当新的习惯「懈怠」了,旧的习惯就立刻见缝插针地冒出来 。
为什么很多人都想过「改变习惯」,但只要一松懈,旧的习惯就立刻故态复萌?原因就是:一旦我们养成一个习惯,它就会持久地改变我们的大脑,我们再也没有办法彻底地「消灭它」 。
这个结论看上去很可怕,但不用担心 —— 我们没法「消除」一个习惯,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能为力 。
让我们回到前面的生理基础 。
你可能会注意到:当大脑养成习惯之后,它的神经元模式是「活跃 -平静 – 活跃」 ——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心理学家把这个过程分成三步:
活跃:首先,大脑需要辨识当前的情况,并快速作出判断 —— 应该选择「哪个习惯」,来应对当前状况 。
平静:其次,大脑选择了某个习惯,开始按习惯行动 。
活跃:最后,大脑完成行动,并获得奖赏,以此来告诉自己「我选择的习惯是正确的」 。
这就完成了一次循环 。我们就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地强化着我们的大脑回路,强化着一个个习惯 。
这就是 Charles Duhigg 所说的,习惯的「黄金法则」:线索(cue),惯常行为(routine)和奖赏(rewards) 。
以一个最简单的习惯:咬手指,来说明这个法则 。
当我们感到焦虑时,杏仁核就向大脑发送一个信号,告诉大脑「我焦虑了」—— 这就是一个「线索」 。
大脑接收到这个信号,开始从我们的行为模式中,挑选相对应的习惯,于是,选中了「咬手指」—— 这是「惯常行为」 。
咬了几口手指,通过咀嚼的动作,释放了压力,降低了焦虑水平,杏仁核告诉大脑「我好多了」—— 这是「奖赏」 。
这就是习惯的行为模式 。
以上这三层结构,合起来,就构成了「习惯」的整个原理和机制 。
所以,为什么说传统靠「意志力」「自律」的方式,往往难以奏效?原因就是:线索 – 惯常行为 – 奖赏,这套模式是彼此嵌合、缺一不可的 。
单单靠意志力告诉自己「不要这样做」,只是作用在「惯常模式」上,是抵挡不住整个黄金三角的力量的 。
那么,正确的改变习惯的方式,应该是怎样呢?
1)用新的习惯替换掉旧的习惯;
2)将新的习惯和「线索」「奖赏」挂钩;
3)坚持,直到新的习惯成为大脑的首选 。
这才是行之有效的习惯养成法则 。
具体来说,可以参照下面这几个方法 。
推荐阅读
- 怎么在“excel”中的文字中间划一道横线?
- 怎么把word里面的文字横过来
- 用Excel怎么做线性图
- word文档怎么在空白处划下横线
- WORD中的大黑心圆点怎么打出来?
- 简短欢迎新老师的句子怎么写?
- 幼儿园妈妈寄语怎么写简短
- 爬蜂病如何治好蜜蜂爬蜂病 爬蜂病
- 被马蜂蛰了自己会好吗 被马蜂蛰了能自愈吗
- 交替王台出的王质量好不好 交替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