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由来?( 二 )


消息传来 , 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日谕:在将要来临的中秋节 , 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 , 并把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 , 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 , 清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记录有月饼的做法 。 到了近代 , 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 。 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美:馅料讲究;外形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 , 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 以月之圆预示人之团圆 , 以饼之圆预示人之常生 。 用月饼表达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 , 祈盼丰收、幸福 , 都成为天下人们的愿望 。 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馈赠亲友 , 联络感情 。
观潮 。 “定知玉兔十分圆 , 已作霜风九月寒 。 寄语重门休上钥 , 夜潮留向月中看 。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 。 在古代 , 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 , 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 , 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 汉以后 , 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 。 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 , 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
燃灯 。 中秋之夜 , 天清如水 , 月明如镜 , 可谓良辰之美景 , 然而人们并未满足 , 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 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 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 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 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 , 各家于节前十几天 , 就用竹条扎灯笼 。 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 , 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 , 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 , 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 , 挂于家屋高处 , 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 , 高可数丈 , 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 , 灯笼两颗 , 也自取其乐 。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 ”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
偷菜求郎 。 在台湾 , 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 。 妆饰美丽的女子踏着月光 , 往别人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 。 偷摘到之后便预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 。 因此台湾有“偷着葱 , 嫁好夫;偷着菜 , 嫁好婿”之谚语 。

中秋节的由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