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的意思

【象征的意思】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 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 , 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  
这种手法 , 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 。 《楚辞.橘颂》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古代名作 。 此后在诗歌、散文中成为常见的手法之一 。 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 , 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 , 抨击不合理的现象 , 它既可以通篇运用 , 作者并不点明 , 而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 , 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 , 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 。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这第几篇文章:陶铸的《松树的风格》 , 茅盾的《白杨礼赞》、袁鹰的《井冈翠竹》、周敦颐的《爱莲说》 。 这些文章描写的对象不同 , 语言的风格各异 , 而且有白话 , 有文言 , 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的地方 , 即作者都不是单纯地赞美松树、白杨、翠竹、莲花 , 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以及具备这些美德的人 , 或借以说明某项事理 。

象征的意思


这种写作手法 , 通常称为“象征的手法” 。 如果再分得细些 , 还可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 , 称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因物说理(或议政)”等 。
象征(symbol , 又译作“符号”)是人类重要的表达方式 。 人类学对象征研究的历史由来已久 , 率先进行象征研究的是法国社会学年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涂尔干的弟子———罗伯特·赫尔兹 , 他的《右手的优越———一项关于宗教两极性的研究》开创了两元对立象征研究的先河 , 并对后世的如罗德尼·尼达姆、玛丽·道格拉斯和爱德蒙·利奇等人的结构象征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 象征人类学(又译“符号人类学”)产生于英国和美国人类学界 。 其形成的学术背景是对盛极一时、影响人文学科多学科的结构主义思潮开始质疑 , 人类学家对人类学的理论范式、使命和方法论的等一系列问题重新进行思考 。
在象征人类学家看来 , 文化不是封闭在人的头脑中的东西 , 而是通过象征手段来表达的意义系统 , 人们对于其周遭环境和社会其他成员的行为和言语的理解和解释会在社会成员中间构成一个共享的文化意义系统 , 而象征人类学家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这些人们为了表达关于社会生活的根本性问题而赋予意义的象征和象征过程 。
象征具有多重意义 , 人们在共同的社会交往中创造并使用象征 。 对于不同文化的认识要求我们区分其中的不同象征 , 认识它们的意义 , 并研究它们如何结合体系并进而对行动者的世界观、精神和感知产生影响 。
作为“后结构人类学”的一种 , 象征人类学一方面延续了结构主义人类学对象征符号的关注 , 一方面又在研究的出发点、主旨和研究方法上与结构主义人类学有着截然的不同 。
对于象征符号研究 , 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出发点是人类普同性;象征人类学的出发点则是文化相对性 。 结构主义的研究主旨是通过对象征符号的研究发现“文化的深层语法结构” , 注重的是具有普遍性质的、属于心理范畴的世界观;而象征人类学家的研究主旨则是通过对构成文化体系的象征的意义的理解和解释 , 探讨该文化所独有的、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社会情感”和“社会心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