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的由来 立秋节气的来历


立秋节气的由来 立秋节气的来历


【立秋节气的由来 立秋节气的来历】1、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 , 立字解见春(立春) 。秋 , 揪也 , 物于此而揪敛也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 , 秋天即将来临 。立秋(节气)以后 , 秋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 , 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东汉崔《四民月令》:“朝立秋 , 冷飕飕;夜立秋 , 热到头 。”早在周代 , 逢立秋那日 , 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 , 举行祭祀仪式 。据记载 ,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 , 等到“立秋”时辰一到 , 太史官便高声报奏 。奏毕 , 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 , 以寓报秋之意 。
2、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 , “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 。立秋表示暑去凉来 , 秋天开始之意 。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 。
3、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 , 揪也 , 物于此而揪敛也” 。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 , 秋天即将来临 。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 , 收获季节到了 。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 , 晚稻移栽 , 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 , 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