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常识

【中国地理常识】秦岭—淮河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 , 南北农特点:
以北为旱地 , 多用水浇灌;
东北春小麦 , 作物一熟年;
华北冬小麦 , 两年能熟三 。
秦淮线以南 , 耕地多水田;
年熟两或三 , 水稻为重点 。
水文特征变 , 北河汛期短;
有冰流量小 , 水混位变显 。
南河流量大 , 水位变不显;
沙少汛期长 , 冬季无冰现 。
气候分界线 , 五个大方面:
无霜生长期 , 长短南北反;
湿润半湿润 , 八百等降线;
亚热暖温带 , 一月零度线 。
植被界以南 , 绿色为常年;
亚热阔叶林 , 热带雨林南 。
以北温草原 , 落阔叶广泛;
针阔混交林 , 针叶林北边 。
秦岭和淮河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要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 。 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 , 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
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 , 全长1000公里 , 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都有明显的不同 。
秦岭——淮河一线 , 就是一夫们常说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 此线南北 , 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 , 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 , 都有明显的不同 。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 河湖冬季结冰 , 每当冬季来临 , 北风呼啸 , 大部分的树会落叶 , 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 , 叫做针叶树 。 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 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 , 水位变化大 , 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 , 时间也比较短 , 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 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 , 冬季不结冰 , 树木不落叶 , 一年四季常绿 。 河流的水量较大 , 水位变化不大 , 汛期时间长 , 河水含沙量较小 。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 , 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 。 北方耕地为旱地 , 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 ,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 , 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 。 一年两熟或三熟 。 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 , 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 , 是中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 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 , 都有显著差异 。

中国地理常识


从气候上来看 , 此线是最冷月太阳幅射热量收支相等(即一月份平均温度为摄氏零度) , 也是全年水份收支相等(即降水与蒸发相等)的标志线 。 这个标志作用自古以来就被观察到 , "桔过淮即为枳"可以说是这一观察的最形象的总结 。
秦岭--淮河一线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相当于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秦岭--淮河一线耕地以水田为主和旱地为主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 河流冬季封冻 , 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此线以南 , 河流冬季不封冻 , 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 。
我国土壤的成土母质类型 , 总的来说;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 , 多是各种岩石在原地风化形成的风化壳 , 并以红色风化壳分布最广 。 昆仑山、秦岭、山东丘陵一线以北地区 , 主要的成土母质是黄土状沉积物及沙质风积物
秦岭--淮河一线 以北 , 居民喜食面食 , 而此线以南 , 居民爱吃大米饭 。
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为界 , 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别明显:南方外流河流量大 , 水位季节变化较小 , 汛期较长 , 含沙量小 , 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 , 河水的流量小 , 水位季节变化规汛期较短 , 含沙量大 。 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长 , 植物较茂盛 , 河流的泥沙含量少 , 冬季气温在0℃以上 。 北方正好相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