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语言在“变”中生出奇效

【让教学语言在“变”中生出奇效】学生对教师陈旧的、干巴的、灌输式的语言难以产生兴趣, 对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一些不太熟悉的现象和深奥的知识也难以理解 。 在这种情况下, 要想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想办法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步入“变”的轨道, 并让其在“变”中生出奇效 。
 一、变腐朽为神奇——反弹琵琶
 汉语中的不少词语都有着鲜明的感情色彩, 其中不乏贬义词语 。 教师如果能够对这些词语进行琵琶反弹——变贬为褒, 则能变腐朽为神奇, 让学生耳目一新, 收到非同寻常的教学效果 。
 水老师在讲授“海洋资源”这一节时, 对学生这样讲道:“由于过度捕捞, 世界上的海洋渔业资源现在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 大家想一想, 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 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减少捕捞量 。 水老师见时机已 到, 就说:“大家的看法都有道理, 一句话, 世界各国都应该——“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 ”
 同学们听后, 大感诧异 。 水老师不慌不忙地解释说:“面对我国乃至世界鱼类资源渐趋贫乏的现实, 假如我们仍然坚持不懈地捕捞下去, 恐怕在若干年后我们的餐桌上就难以见到鱼了 。 现在, 我国在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实行的.伏期休渔制度, 正是为了保护鱼类资源 。 现在, 世界上的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和政界人士已经达成共识:待条件成熟后, 可以在世界各渔场轮流实行‘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的政策……”
 “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这个成语, 一般被用来批评他人在学习或做事时, 因缺乏恒心而时断时续 。 此例中的水老师却反弹琵琶, 提倡这种做法, 学生自然会感到惊讶了——但正因为惊讶, 他们才会对水老师接下来所讲的“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的缘由产生高度的注意, 也才会在恍然大悟之后对“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这一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做法记忆深刻 。
 二、变抽象为形象——运用拟人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 抽象的教学语言既难以理解, 也难以引发他们的兴趣 。 为改变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 来增强教学语言的形象性 。
 晋老师在讲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2=2px(p>0)时, 为了强调p永远取正值, 就告诉学生:
 “x、y是两个变量, 而参数p则不管风云如何变幻, 始终坚守原则, 忠贞不贰, ‘正’气凛然 。 ”
 学生们听后会意地笑了, 笑过之后, 将“p永远取正值”这一信息牢牢地记在了心中——同时还在心中萌发了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 。
 如果抽象地强调“参数p不能取零或负数”, 显然不能引发学生对这一知识信息的兴趣, 当然也就不能强化这一信息在学生心中的印记 。 鉴于此, 晋老师就运用拟人手法来描述参数p的特性——这样一来, 就让学生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名忠贞不贰, “正”气凛然的英雄, 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强化了参数p“‘正’气凛然”这一特性在学生心中的印记, 而且还让学生同时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 。
 三、变直接为间接——运用类比
 中学生知识面不够宽, 理解力也不够强, 因此对教学中涉及的一些陌生的现象和深奥的知识往往感到难以理解 。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不宜直接用一大套专业术语去阐释, 而应该变直为曲, 运用学生们熟悉的事物做类比, 间接地启发学生去理解陌生的现象和深奥的知识 。
 稍有天文知识的人都知道:太阳黑子实际并不黑, 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的地方低, 所以才在强光的反衬下, 显得阴暗了一些 。 甘老师在讲这一现象时, 是这样讲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