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日记200到【精选9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 。 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日记200到【精选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三年级数学日记200到【精选9篇】
三年级数学日记200到【精选9篇】一8月2日
这几天,我提前学了一些四年级的数学知识 。 我了解了三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 例如:216除以22.先看前两位,商如果不够1,就看前三位,拿22乘以9,得数看够不够216,如果乘积超过被除数,那就去乘上一位8 。 现在我们算一下:22乘以9,它的积是198,余18 。 18比22小,所以可以得9 。
看来数学的方法无处不在,数学真神奇呀!
三年级数学日记200到【精选9篇】二今天,我一早就做完了作业,妈妈见了,便走过来,对我说:“紫妮,跟你玩个游戏吧!”“好呀!”我爽快地答应了 。 妈妈拿来一块圆纸板,纸板中心用钉子固定一根可以转动的指针 。 纸板被平均分成24个格,格内分别写着1—24个数 。 “妈妈,游戏规则是什么?你快说呀!”我心急地说 。 “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指针转到单数格或双数格,都要加上下一个数 。 假如加起来是单数就是我赢,假如加起来是双数就是你赢 。 ”妈妈笑着说 。
我见游戏规则这么简单,就一连玩了十多次,可是每一次都赢不了妈妈,妈妈笑了起来 。 “为什么总是单数呢?”我不解地问妈妈 。 妈妈说:“你自己想一想吧!”于是,我绞尽脑汁地想呀想,终于让我想起了老师曾经讲过的公式:奇数+偶数=奇数 。 这下我可明白了,假如指针转到单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必然是偶数;假如指针转到双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是奇数,所以,无论指针转到任何一格,加起来的数都是奇数 。 妈妈就是利用这个规律获胜的 。
在数学的世界里,有着许多奇妙的规律,只要我们学好数学、善用数学,它,就是无处不在的!
三年级数学日记200到【精选9篇】三这周数学课学的内容是按照顺序数数,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按照顺序数出来,这个我数的很仔细很仔细的,就怕漏掉了一个 。 放学回家,我就开始数家里的电冰箱,电视机啊之类的,奶奶问我嘴巴叽里咕噜的再说什么呢!接下来还学了比多少,我发现彤彤家粉色的东西多,我少 。 我家蓝色的东西多,彤彤少 。 彤彤爸爸的书多,我爸爸的书少,我和彤彤的书一样多 。 这些都是在幼儿园没学过的呢,好有趣啊!我特别喜欢上数学课!
三年级数学日记200到【精选9篇】四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他们虽然年龄相仿,智商相当,但是他们在学习同一种内容的时候,有的理解快而深,有的却理解慢而浅,有的甚至似懂非懂或者根本不懂 。 由于这些现象的影响,在我们老师的心目中,自觉不自觉地也就将学生分成了高下三等,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浓淡不一了 。 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怎样才能达到这个基本目的呢?我们在教学中到底需要追求些什么呢?我认为,我们要做到“三求”: 一、“同”中求趣 数学很有用,这也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可是我们的学生并未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他们一直局限于“就数学学数学”的狭隘框框 。 显而易见,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能仅对他们讲述抽象而笼统的教学目的,而必须让他们明确自己所选的学习目的,让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统一的教学目标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 例如:在教学连加连减的知识后,设置一个购物情景,让学生用10元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食品,让学生独立设计购物方案,运用学生刚学会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数学是很有用的 。 二、“探”中求异 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不会思考,不能活学活用,而实际上我们老师缺少的是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 。 因此,在教学中,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遇 。 在小数数学中,有不少的例题都有多种解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想办法解题,虽然有时有的学困生想的办法步骤会烦琐一点,中等以上的学生想出的办法会简便一点 。 这时候,我们不能一味只是强调中等以上学生想出的办法好,学困生想出的办法不好 。 而是应该肯定各种正确的想法,强调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思路的方法去解题,并且巧妙地鼓励学生掌握各种方法解题,这样一来,学困生会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他想的办法是*自己的实力去完成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别人想出来的办法,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点燃了他们身上进步的火花 。 而优秀生们也绝不甘落后于人,他们一定会想出更多解题方法去证明自己的聪明才智 。 这样既能结合教学内容顾及全体学生能力的差异,又能顾及他们个性心理特征 。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的空间 。 以0.30与0.3为例,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自主的氛围 。 他们可以借助学过的知识、手中的工具、相互的思维互补等方式探索问题 。 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会通过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得出结论:0.30=0.3 。 在汇报交流中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学习态度相互感染,学习方法相互交流,这样的教学能使每个学生的收益都大于教师的讲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