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竹笋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竹笋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毛竹大小年问题:毛竹春笋的产量一年多一年少 , 循环交替形成大小年现象 , 毛竹的大小年现象影响了竹笋的均衡生产 。形成大小年的主要原因是:1龄以上的毛竹2年换叶1次 , 而毛竹的经营管理一般2年(1度)集中在1年进行新竹留养 , 造成竹林同步周期换叶 , 带来了养分积累和消耗的周期性变化 , 形成养分的大小年规律 , 从而造成了竹笋产量的大小年规律 。因此在留养竹子大小年分明的竹林中 , 竹笋大小年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 不能通过人为的经营管理进行任意调整 。
为保持竹笋均年生产 , 可以通过留养小年竹的方法 , 在竹林中形成均年竹林(花年竹).一般花年成林的年龄组成可以是大年竹与小年竹比例为2:1或1:1 , 形成竹笋均年生产 , 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竹林产量 。但花年竹加大了竹林经营的劳动力投入 , 在经营较粗放时不宜采用 。
(2)毛竹笋用林经营效益如何提高的问题:关键是加强对影响竹林生产限制因子的管理 , 竹林密度较低 , 应首先提高竹林密度 , 并通过深垦 , 改善土壤条件 , 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施肥 , 提高竹林产量 。
【我国竹笋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以效益为中心 , 实现收益最大化:在提高竹笋产量的基础上 , 通过调整竹笋产品和提高质量 , 增加经济收入 。毛竹笋有春笋、鞭笋和冬笋3种类型 , 其中鞭、冬笋的产量较低 , 但经济价值较大 。在竹林经营中 , 特别是竹笋采收时 , 在对竹林生产力干扰最低的条件下 , 可通过降低春笋的产量 , 尽可能多采收鞭笋和冬笋 。另外通过良好的土壤和水肥管理 , 以及实施无公害生产技术等措施 , 提高竹笋质量 , 提高经济效益 , 实现收益最大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