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写景散文【范文7篇】( 四 )


山野里树木甚多,人们自然是不需要靠它们乘凉的,那么,这两棵树对人们的意义在哪里呢?
棕树是要开花的植物,那花开出来不像花,倒更像一尾尾高粱,有鸟儿歇在上面啄那些花穗吃,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 蒲葵子出来的时候,有人便把它们收集起来作为药物 。 记得我小的时候得过一次肝病,父亲挖出一两截树根,母亲和着蒲葵子熬水给我喝,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肝病居然治愈了,此生再没复发过 。 又一次我们几个孩子去攀摘树叶,我不小心把脚崴了,刚开始有一点疼痛,第二天就肿胀起来,母亲还是用老办法给我熬水,一部分喝下,一部分用于浸泡,在缺医少药的年代,这就是最好的法子了 。
棕树的树干上总是有一层黑黄色的纤维,那就是棕树的皮了,父亲把那皮剥下来,回家用篾块或细麻绳把他们紧密连接制成蓑衣,下雨的时候便把它披在背上遮雨,尤其是雨天耕田犁地,人很劳累,蓑衣比塑料雨衣好很多,它透气,不会因汗水打湿父亲的后背,因此父亲每年都要做上一件蓑衣,即使旧的`蓑衣没有烂,他也要预备在那里 。 村民们都知道这个法子,两棵棕树的皮经常被剥得干干净净,树干上甚至留下了一些伤痕 。 我想,如果那树换成了人,不知会有多么疼痛呢!
母亲时常对我们说着这样一句话:“孩子一旦成人了,上有老,下有小,责任加在身上,就得像棕树那样发挥作用 。 ”孩提的我们哪里能领略母亲这话的深意呢?只觉得摘花、捡蒲葵子、剥树皮有些好玩罢了 。
两棵棕树最广泛的用途是它们的叶子了 。 到了农闲的时候,父亲便用镰刀把叶子连柄割下来,放在太阳下晒干,把外围散乱的叶片剪下来,用篾块编织成斗篷,下雨天和蓑衣配合使用;把中间整块的叶子剪成弧形,沿边向内翻卷在一根细长的篾块上,用线绳扎住,一把大蒲扇就出来了,扇面纹路深深,像是父亲脸上的皱纹 。 那时候还没有电扇这个东西,扇子有篾扇、折叠纸扇,但篾扇编制起来费时费力,折叠纸扇是城里人或乡下闲散人使用的,蒲扇在农村最实用,一些人做好蒲扇后还拿到集镇上卖钱 。 只是割那棕叶的人多了,棕树被割得只剩了顶部的几片叶子,一些叶柄残留在树干上,树干看起来像一根生锈的狼牙棒似的,样子有些凄惨 。
父亲说蒲扇比其他扇子更容易收汗 。 我想,啥扇子扇出来的都是风,蒲扇怎么会有此奇效呢?长大后我在一些书籍上印证了父亲的说法,原来棕叶也是一种药物,那扇出来的风中散发着隐隐约约的药性,我便觉得这风更为凉爽一些,甚至还有一股棕叶的清香味,但这不过是心理上的感觉罢了 。
白天地里日光曝晒,田野里有一种很小很小的蚊虫很是恼人,咬起人来一口一个疙瘩,据说村里曾有个人被咬过多中毒而亡 。 不管天气多么炎热,父亲都是穿着长袖衣服和长裤,把胳膊和小腿遮住,这样才能坚持干活 。 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把一把小蒲扇插在后背的衣服里,让衣服隆起,给后背一点空间;歇息的时候,他就把那扇子取出来扇风,依靠这样的方法,家里繁重的农活从来没有耽误过 。
印象最深的是吃饭的时候 。 那时候粮食极为紧缺,家里人多,孩提时的我们吃饭时有一种抢食的味道,生怕锅里被别人舀完了,吃饭时都无心别的,再热也顾不得了,母亲则注意到我们每个人的碗里,看到哪个碗里空了,就适时地添上一勺 。 父亲个子瘦小,但肌肉很结实;他是个左撇子,左手握一双筷子,右手拿着一把大蒲扇,吃饭时不紧不慢的样子,脸上挂着慈祥的微笑,不断提醒我们慢点别噎住了 。 他叫奶奶坐在他的左边,他右手摇动蒲扇,奶奶就率先享受到清凉的风了;他每吃下一口饭,便坐直身子,用他那有力的手臂,在桌子中间使劲摇动蒲扇,给满桌人一股清凉;他的眼睛在孩子们身上打转,看见哪个孩子的汗水多一些,他就给那个孩子多扇几下,手臂酸软了,他把筷子放下,换上另一只手继续扇风 。 每次扇到后来,他就脱下上衣,擦掉身上的汗水,光着身子继续扇风的动作,而他额头上、脖子上和身上的汗水却“哗哗”流个不停 。 我看见他手臂上的血管都鼓了起来,肌肉有些变形地扭动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