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有名的八大庙 分别叫什么

北京是历史悠久的一个古都,同时也是我国的首都,其内有许多著名的文化遗迹,每一天都有许多游客到北京参观,那么北京最有名的八大庙有哪些呢?接下去就让本期的城市文化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吧 。
问:北京最有名的八大庙 分别叫什么
答:隆福寺、护国寺、妙应寺、普渡寺、雍和宫、白云观、蟠桃宫、东岳庙 。
八大庙详细介绍
隆福寺
始建于明代景泰三年(1425),清朝雍正九年重修 。占地20000平方米,隆福寺在明代是京城唯一的番(喇嘛)、禅(和尚)同驻的寺院,清代成为完全的喇嘛庙 。
隆福寺规模大,钟鼓二楼,天王殿,栏杆殿,万善店,吡胪殿,金刚殿,大法殿,殿房庙堂多,香火自然就旺 。每逢农历的一、二、九、十日在此举办庙市,隆福寺也就成了北京内城庙市的“一哥” 。每逢庙会,人流如潮,在这里可以买到各式土特产,吃到各种风味小吃,还可以看到民间戏曲 。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隆福寺原址兴建了一座大型摊贩市场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这里又迎来了10年的繁华景象 。可惜1993年的一场大火,让昔日统领北京商圈的隆福寺萧条至今 。
护国寺
护国寺始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 。明宣德四年(1429)更名为大隆善寺 。明成化八年(1472)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曾对寺庙大加修缮,名护国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 。
护国寺庙会也与隆福寺庙会齐名,即所谓“东西二庙”之西庙 。《京都竹枝词》云:“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消百万钱,多少贵人间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 。”
如今护国寺内已空无一人,唯有一座护国寺金刚殿和几间配殿尚存,此处已变成了老北京特色小吃的代名词,豌豆黄、豆汁儿、豆面糕等小吃都能在这里尝到 。
妙应寺
妙应寺俗称白塔寺,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该寺始建于元朝,初名“大圣寿万安寺”,据记载是由元世祖忽必烈亲自选定的修建地址,而且负责建造的是尼泊尔的工艺家 。寺内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 。
妙应寺白塔塔高51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为三层方形折角须弥座,面积为810平方米,塔身是硕大的白垩色覆钵体,形状如同葫芦,像僧人化缘的碗倒扣过来的样子,上半部为圆锥形长脖子,塔身有13个项圈,为佛教的最高级别,天盘直径近10米,高2米,天盘顶上亦为一个小喇嘛塔,这些都是目前藏式佛塔中所独有的,顶上花纹铜盘的周围悬挂36个小铜钟,风吹铃铎,声响清脆悦耳 。铜盘上竖8层铜质塔刹,高5米,重4吨,分类刹座、相轮、宝盖和刹顶几个部分 。
到清代中后期,妙应寺逐渐演变为北京城的著名庙会之一,每到逢年过节,这里就热闹非凡,以至在北京民间形成了“八月八,走白塔”的习俗 。
普渡寺
普渡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与紫禁城同龄,原名为皇城东苑,又名“小南城”,占地近10000平方米,是太子居住的地方 。清初为摄政王多尔衮的府邸,乾隆20年(1755)重新修葺扩建,后乾隆赐名普渡寺,这也是历史上最后一次修建,距今已有260多年 。
普渡寺建筑非常独特:建在高台之上,而且窗棂低矮 。古建专家介绍,这样典型的满族风格文物建筑在北京就这一处 。
2002-2003年,政府全面修复了台基、正殿、山门和方丈院北房,其余房屋基址在取得考古资料后回填保护,进行绿化,成为居住小区内的公共活动场所 。
雍和宫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 。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 。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