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栀子配干姜外感伤寒 , 不用解表剂而误用导下之剂 , 损伤正气 , 邪气乘虚留于胸中而未深人 , 则身热不去而微烦 。用栀子苦寒以吐烦 , 干姜辛热以益气 , 逐内寒而散表热 。二药合用 , 则热去烦解 。治疗伤寒 , 医以导下剂治之 , 身热不去 , 微烦者 。
6、黑栀子配白芍火迫心脉 , 心神被扰 , 多有心痛暴亡之症 。黑栀子苦寒入心 , 清心降火 , 以除病之由;白芍敛阴生津 , 养血止痛 , 以防暴脱之患 。二药合用 , 一清一敛 , 使心火得清 , 津液得敛 。治疗火迫心脉 , 心神被扰 , 心痛暴亡之症 。
7、栀子配附子栀子苦寒 , 善清三焦之火 , 尤善清心 , 为清热病烦闷之要药;附子辛热 , 功善回阳救逆 , 补火助阳 , 散寒止痛 。二药伍用 , 一寒一热 , 附子可制栀子苦寒伐胃 , 而不变配伍清热之性 。治疗心火灼络 , 胸痹切痛 。
【名方应用】1、栀子豉汤(《伤寒论》):方以栀子9g(劈)、香豉6g(绵裹) , 先煎栀子、后纳香豉 , 分2、次温服 , 得吐者 , 止后服 。方中栀子泄热除烦 , 降中有宣 , 香豉体轻气凉 , 升散调中 , 宣中有降 。两药相合 , 共奏清热除烦之功 。以治发汗吐下后 , 余热郁于胸膈 , 身热懊侬 , 虚烦不得眠 , 嘈杂似饥 , 但不欲食者 。至于《伤寒论》栀子豉汤服法中云:“得吐者 , 止后服” , 后人大多认为本方并非吐剂 , 如陆渊雷云:“栀子证而呕者 , 加生姜以止呕 , 可知栀鼓绝非吐剂 。”验之临床 , 服栀子豉汤后 , 多无吐的反应 , 故本方非吐剂也 。仲景运用本方亦是随症化载 , 如兼呕者 , 加生姜以止呕 , 名栀子生姜豉汤;少气者 , 加枳实、厚朴 , 名栀子厚朴汤 。以上诸方 , 栀子之用 , 正如邹澍所言:“取期于土中收清肃之气以胜之 。”
2、茵陈蒿汤(《伤寒论》):方中茵陈蒿、栀子、大黄皆为苦寒之药 , 寒能清热 , 苦能燥湿 。其中茵陈亦有疏利肝胆的作用 , 为清热除湿退黄主药;栀子能除烦热 , 清泄三焦而则通水道;大黄除瘀热 , 推陈致新 , 使热壅遏之邪 , 尽以大小便而出 。正如《伤寒论》原方后注云:“小便当利 , 尿如皂角汁状 , 色正赤 , 一宿腹减 , 黄从小便去也 。”
要知本证当有腹满 , 大便秘结 , 小便不利等症 。本方具有清热 , 利湿退黄之功 。以治湿热黄疸 。
3、栀子柏皮汤(《伤寒论》):方中栀子苦寒善清内热 , 治郁热结气 , 泄三焦之火从小便而出;黄柏寒能清热 , 苦可燥湿;炙甘草甘缓和中 , 并能调济苦寒之性 , 使不有损脾胃中气而取得退黄的疗效 。本方为清泄湿热之剂 。若加茵陈则效果更好 。以治伤寒身黄发热 , 当是湿热郁遏于里而不得宣发于外所致 , 病属阳黄 , 亦即湿热发黄 , 除有黄疸特征外 , 并当有心烦懊侬、口渴、苔黄等症状 。
4、栀子大黄汤(《金匮要略》):方中栀子、豆豉清心解烦 , 大黄、枳实除积泻热 。当有身热 , 烦躁不眠 , 大便难 , 小便不利 , 身黄如橘色等症 。以治酒疸 。因酒疸为湿热蕴于中焦 , 上蒸于心 , 故现心懊侬;湿热阻气 , 气机不利 , 不通则痛 , 故心中热痛 。可见乃是“取其于郁中鼓畅发之气而开之 。”其退黄之理 , 《本草思辨录》说:“黄疸瘀热在表 , 其本在胃 , 栀子人胃涤热下行” , 可见这是对《神农本草经》“主胃中热气”的深刻体会及应用 。
推荐阅读
- 玉树繁殖方法
- 多肉植物黑爪怎么养
- 烟富10苹果是短枝吗
- 电磁炉炒菜锅老是黑为什么
- 防风药材多少钱一斤合适 中药防风今日价格
- 口袋妖怪黑白锁闪 口袋妖怪怎么锁闪
- 中帮女鞋穿搭
- 时尚气质减龄穿搭
- 面粉里面的黑虫叫什么,面粉虫对人体有害吗
- 冰箱里放了3天的剩饭危害,黑米热量高还是白米饭热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