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生产线,时隔20年上海重启黑胶唱片生产线( 二 )


黑胶生产线,时隔20年上海重启黑胶唱片生产线


事实上,即便放眼全球,具有相应技术的公司也寥寥无几 。生产力饱和与沟通成本之高,使得黑胶产品的海外加工,是一个周期长达半年的“拉锯战” 。“没有自主的生产线,一切都要听命于人 。”由此,一个重建全套生产工序的想法在“中唱人”心中诞生 。
完整的黑胶生产线在全世界屈指可数,缺少合格的技术人员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制作黑胶唱片不是机器流水线式的工程,它其实是一门很考验功夫的“手艺活”,人的经验判断占了很大的比重 。
1979年,中唱公司从德国引进了一套完整的生产线,当时还派了几名技术骨干专程去瑞典学习,制版工程师裘洲龙就是其中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被称为“最后一代刻纹师”的邵善均(刻纹,这项手艺在国内已近失传),以及压片工程师王龙海等“老一代中唱人”,他们重新集合成一支顶尖的技术团队,为新的黑胶生产线的运行把关 。这些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工程师,才是这条全新的黑胶生产线最为宝贵的财富 。
黑胶生产线,时隔20年上海重启黑胶唱片生产线


没有年轻人的参与,就没有产业的未来
黑胶唱片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主宰20世纪音乐产业的声音载体,但CD唱片出现并全面占领市场只用了短短八年时间 。再后来,数字音乐的出现,市场竞争再度升级加速 。如今,黑胶唱片昔日的不少对手也已经被完全淘汰,但黑胶唱片还活着 。很多经典的黑胶唱片仍会被不断复刻,并保持着良好的销售记录,而流行歌坛也会时不时通过发行黑胶唱片,来认可当红歌手的地位和影响力 。
“没有年轻人的参与,就没有产业的未来,”韩斌说 。1887年,第一张黑胶唱片进入中国 。1920年年代,第一章中国制造的唱片在上海诞生 。在黑胶音乐产业上,中国始终与世界潮流密不可分,“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是时候用一种新的眼光看黑胶的未来了 。”
据国际权威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35岁以下的年轻人现已成为黑胶唱片的购买主力军,并有愈发年轻化的趋势 。事实上,近十年来黑胶唱片的最大买家,竟然是那些出生在“CD时代”和“数字音乐时代”的年轻人 。玩黑胶唱片,其实和玩胶片相机、热衷手冲咖啡一样,是年轻人建立起来的新的生活观念,是他们认同并自行发起的一种时尚潮流 。难怪在拥有自己的黑胶生产线之后,中唱上海将致力于打造黑胶文化生态圈,带动周边文创产业发展,章立民说:“黑胶唱片是文化保护的一部分,是生活的一部分,期待更多年轻人‘上瘾’ 。”
必须看到,目前中国黑胶收藏和爱好者的专业水准,与国际藏家相比存在一定距离 。”很多黑胶唱片的藏家只是单纯地从物理介质上去保存它的形态,唱片里的声音、艺术和历史不是他们研究的主题 。”
韩斌教授指出,国际上很多专业的黑胶藏家都是能出学术成果的,并能对黑胶产业的发展提出引领性、前瞻性的建议 。由此看来,提高中国藏家的专业水平,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平台,开展有效国际对话,是下一个阶段的重要任务 。
黑胶生产线,时隔20年上海重启黑胶唱片生产线


黑胶音乐、胶片相机和手冲咖啡,很好玩
前不久,传统零售商百思买告诉供货商:CD光盘将全面下架!随着智能手机与数字音乐的发展,CD光盘基本淡出了人们视线 。但有着百岁高龄的“古董”黑胶唱片,却以另一种方式回春 。
就像数字相片唾手可得,但有人却怀念起胶片时代的质感 。就像很多人喝的第一杯咖啡都是速溶,然后开始接触星巴克式的快餐咖啡,最后愿意花上宝贵的时间,去欣赏一段手冲咖啡的慢过程,品一品不同烘培程度造就的奇妙口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