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害羞,和家长带孩子方式关系最大,其实解决办法并不难 。 叔叔阿姨们都说“还害羞呢!”等叔叔阿姨走了,他才轻声地说“叔叔、阿姨!”
橙宝回到姥姥家,看到很多姥姥,感到陌生 。 让他叫“姥姥”,他赶紧让妈妈抱起来,脸上的表情很冷漠,似乎也要哭出来 。 大人们都说“这孩子怎么这么害羞,城里人总见过大世面吧?”
很多家长了解孩子会叫人,但是迟迟不叫,难免会着急,会一个劲地催促孩子叫人,有时候孩子就被弄哭了 。 看到孩子不叫人,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这孩子很害羞!”这是人们对孩子自然而然的评价 。
其实这种逼着孩子排斥害羞的方式是不对的,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害羞,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 要想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摆脱害羞的状态,我们就需要了解孩子害羞的原因,从而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
害羞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感觉到被他人评价,因而产生的一种在他人面前感到紧张、担心或尴尬的倾向 。 其实不光小孩子,成人中也不缺少害羞的人 。
菲利普·津巴多在《害羞心理学》中说“我们每遇到10个人中,就会有4个人正在经历着害羞 。 害羞是人类共有的、具有普遍性和人群分布广泛性的特点,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 害羞 。
孩子为什么会害羞
1、阶段性害羞
在3岁以前,由于年龄的原因,家长很少带孩子外出,孩子接触生人很少、接触复杂的环境很少,如果孩子突然见到很多生人,突然到了一个特别新奇的地方,接受到新奇的刺激,孩子就会对人和物感到恐惧,因此产生恐惧型害羞 。
《你的1岁孩子》中说,上面写道“从一岁开始,孩子会经历一段只关注自己、不在意别人、对周围的人或事很冷漠、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哪怕是最亲密的家人,他也会强烈地排斥 。 ”
3-6岁是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时期,孩子有能力考虑他人的观点,对自己的公众形象过度关注,担心自己做错,担心大人不喜欢自己,从而会产生自我意识型害羞 。
2、遗传原因
人格特质学派认为,害羞是一种遗传特质 。 遗传学研究发现,抑制性较高的婴儿,其父母与祖父母在童年时期具有害羞特质的比率高于一般婴儿 。 在一项长达13年的纵向研究中发现,在初生婴儿中有15%~20%的个体在面对陌生情境中会有退缩的现象,而这些孩子中的60%到了11 岁左右仍然持续这种现象 。
如果父母中有一个具备害羞的特质,孩子一般也会遗传这种特质,表现出比别的孩子更强烈的害羞 。
3、没有学会如何正确交往
行为主义者认为,害羞的人只是没有学会与其他人交往的社交技巧 。 如果父母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孩子很少接触生人,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就会害羞 。 孩子在接触生人时,主动与人交往,而没有得到足够的回应,也会对以后的交往产生恐惧 。 如果家长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没有正确地给孩子做好示范,孩子也会表现出不知道如何和人交往的行为,被人认为是害羞 。
4、内心压力大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害羞是个体潜意识下内心激烈冲突的一种外在表现 。 如果孩子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遇到过挫折,或者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家人很少与孩子交流,导致孩子性格内向,孩子在见到生人时,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表现出害羞 。
5、被别人认为害羞
社会认知学家认为,害羞者是在社会生活中被贴上的标签——自己认为自己害羞,或者别人 认为自己是害羞者 。 有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因为怕见生人,经常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孩子太害羞了!”“这孩子太胆小了!”“这孩子太内向了!”因为这些评价经常出现,孩子将他人的评价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认为自己就是害羞、胆小、内向,从而采取自我保护,避免受到社会评价 。
推荐阅读
- 父母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
- 孩子什么时候不能打疫苗
- 父母吼孩子带来的几大危害
- 孩子贪玩不爱学习怎么办
- 父母如何制服任性孩子
- 父母怎么学会尊重孩子
- 孩子越来越冷漠都是父母的错吗
- 孩子丢三落四的坏毛病怎么改
- 哪些“奶”要少给孩子喝
- 哪些食物会对孩子智力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