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么抓住孩子逻辑思维发展的窗口期( 二 )


1. 对于不同类型的归纳
很多孩子对于颜色、形状的逻辑归纳很擅长, 但是一旦换了一个形式就有点懵逼了, 比如像下面这道题, 这和传统的逻辑归纳题不太一样, 是一串字母, 孩子得想办法找出字母其中的规律出来,
在不同类型的图形、文字、数字中找出归纳的规律, 这才是孩子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 。 因为很多数学题目的难点正是找规律, 比如“1、3、7、15、31、__”这个序列, 问你后面的数字是啥, 这就是考验孩子发掘规律的能力 。 所以, 我们平时要多锻炼孩子这种不同类型问题的归纳总结 。
2. 多维度的归纳
之前说的红黄例题说的只是简单的规律, 考虑的仅仅是1个维度, 就看颜色规律就好了 。 其实1维问题只是一个入门, 我们更重要地是训练孩子多维归纳的能力 。
比如下面这道题, 它考验的是色彩、形状、对角线3重维度, 色彩有什么变化规律?形状有啥规律?对角线又有啥规律?比之前的1维难上很多,
这个过程训练的是孩子抽丝剥茧, 在复杂的问题中找出规律的能力 。 因为往往数学难题, 它呈现的线索特别多, 规律也有很多种, 如何找出正确的规律是孩子数学能力是否出色的一个关键 。
Analogical Reasoning(逻辑类比)
这种题目就是类比, 一般就两步骤:
比如下面这道题, 第一行是白色到绿色的一个规律, 于是第二行将这个规律套用就能得到答案 。 这就是一次类比 。
很多经典的数学题都是和类比相关, 比如凯撒密码就是将字母转化成数字, 进而发现数字中的规律 。
别看例题很简单, 但实际上类比可以很难, 一方面类比需要先找规律然后再应用规律, 有两步操作;另一方面它会和很多常识相关联, 如果孩子知识面不够宽, 逻辑类比也会觉得很艰辛 。 所以, 训练逻辑类比, 要训练孩子下面2种能力:
1. 发掘图形规律的能力
这个过程要求的是孩子能够破解线索中的规律, 有时候这种规律是多维的, 有时候这个规律会比较复杂 。
比如看下面这张图, 这张图就是一个2维的例子, 第一行有两个规律, 第一个规律是图形上下颠倒, 第二个规律是图形颠倒后颜色交换 。 当孩子发现这个规律后, 就要将这个规律用在下面的答案上 。
再举个例子, 看下面这张图, 这张图的构图就比较复杂, 图形很多, 有三角形、有箭头、有L型, 还有不同的颜色, 有黄色、蓝色、白色, 线索很多, 这就需要孩子在复杂的线索中发掘其中的规律, 千万自己先别搞乱了!
2. 知识面的扩充
类比往往需要孩子能够发散性思维, 将一些生活常识、科学知识和逻辑类比关联起来 。
比如下面这道题, 第一行是松鼠和榛子, 孩子做这道题首先得知道这两个事物之间是“吃”的关系, 这样他们才能给出第二行小狗的答案 。
还看到一道题也很有意思, 题目如下:
man – woman
uncle – ____
king – ____
这种题目就是先发掘男女这个规律, 然后将这个规律套用在下面的uncle和king上, 这也算是一个文字游戏了!
Classification Reasoning(逻辑分类)
逻辑分类的关键是孩子能够在一堆线索中提炼出它们的共同点 。
比如有一天我拿着磁铁, 以及铁钉、铁片、铁钩等一堆物件, 结果他发现这些都被磁铁吸住了, 于是他总结出来, 那些物体的共同特性是铁做的, 而铁是能被吸铁石吸住的 。 这就是找出事物特性后的一个总结 。
再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问哪一件物品不属于这个类别中 。 这里面每张图片都有很多属性, 如果按照功能来分呢?有的是鞋子, 有的是袜子, 有的是手套, 这样看不出区别 。 如果按照材质来分呢?有的是皮革, 有的是毛线, 也看不出区别 。 最后再提炼一层, 发现有的是穿在脚上的, 有的是戴在手上的, 这样孩子就豁然开朗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