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周朝时期还是春秋时期的人

是周朝还是春秋时期人?那应该是对周朝和春秋有点混乱了,我来捋一下周朝和春秋再来说老子吧 。
第一,周王朝
周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继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以后,第三个半奴隶半封建王朝 。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建立的帝国 。周文王时期实力不足以和商王朝抗衡,所以周文王曾经被商纣王关起来,并把周文王的儿子煮了炖肉汤给姬昌吃 。姬昌回国后低调发展,改革内政以待崛起 。到周武王姬发的时候正式崛起,东征灭商王朝,建立大周帝国,与后来的东周区分所以史称西周 。后来周幽王贪图享乐,沉湎美色,整日不问朝政,沉溺于犬马声色当中,为了讨美人褒姒开心,烽火戏诸侯引来杀身之祸,史称犬戎之祸,西周灭亡 。各诸侯国重新立周幽王长子为天子,是为周平王,周平王将都城从今陕西西安迁到今河南洛阳,建立西周,正式进入西周,史称平王东迁 。一直到战国中期秦庄襄王灭西周,吞东周,整个周王朝覆灭 。
第二,春秋时期
周平王都城东迁,进入东周王朝,而进入东周王朝后大概二三十年左右时间才正式进入东周的春秋时期,而进入春秋的标志是周郑交质 。在周平王都城东迁不久,郑国不断扩展突然崛起,和周王朝对立,于是周平王和郑庄公交换质子,以求短暂的和平,史称周郑交质,郑庄公的称霸标志着正式进入春秋时期 。一直到春秋结束,其结束的标志是韩、魏、赵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册封三家为诸侯国,于是原本五霸的局面变成七雄,标志着正式进入战国时期 。而东周一直延续到战国中期,被秦庄襄王灭掉才结束 。所以东周包括了春秋时期,甚至一直到战国中期 。所以题目上的问题说的老子到底是周朝还是春秋是有瑕疵的,春秋时期包括在了周朝里面,简单来说春秋只是周朝东周的一段历史故事 。
【老子是周朝时期还是春秋时期的人】第三,老子
老子是《道德经》的著作者,李姓,名耳,字伯阳,初期效力于东周,后被贬云游各国,先后到过鲁国,齐国,楚国,秦国等国 。到秦地函谷关时作《道德经》,后死于秦国 。这个时候秦国正在崛起,后来一统天下,所以应该是处于春秋末期 。因为秦国崛起是在秦孝公利用商鞅变法,处于春秋末期 。
因此老子是属于春秋末期人,东周中后期人,既属于春秋也属于周朝人 。


老子是周朝时期还是春秋时期的人




老子是周朝时期还是春秋时期的人




老子是周朝时期还是春秋时期的人


老子是周朝时期还是春秋时期的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 。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 。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 。《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一书 。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
老子是周朝时期还是春秋时期的人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
老子是周朝时期还是春秋时期的人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 。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 。至于道家文化在中国艺术、绘画、文学、雕刻等各方面的影响,则是占据绝对性的优势主导地位,即使说中国艺术的表现即为道家艺术的表现亦不为过 。当然,道家哲学对中国政治活动也提供了活络的空间,使得中国知识份子不会因着有太强的儒家本位的政治理想而执着于官场的追逐与性命的投入,而能更轻松地发现进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间的智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