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说的礼崩乐坏到底指的什么

西周时期 , 自天子、诸侯再至卿大夫和平民百姓 , 无论是穿着住行婚丧嫁娶都有一定的规定 , 在这些繁琐的规矩中最能体现各个阶层地位的就是用鼎制度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说的礼崩乐坏到底指的什么


鼎本来是一种三脚炊器 , 是用来煮事物的生活用具 。自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以来 , 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和古人对大自然的认知力有限 , 他们往往会对大自然产生迷信和崇拜的心理 , 以为地面生产的食物和猎获的野兽都是大自然和祖先的赐予 , 所以等到食物煮熟食用之前 , 他们会向祖先举行祭祀仪式 。此种仪式即是谢恩 , 亦是希望大自然能给予更多的赏赐 。久而久之 , 鼎就成为了神圣的祭祀礼器 。“国之大事 , 在祭与戎”即道出了祭祀对先民的重要性 。同时 , 正是因为祭祀与战争是国家的两件大事 , 所以用于祭祀的鼎就成为了象征政权的重要标志 。故而当楚庄王向周大夫王孙满打听周鼎轻重时 , 被王孙满怼了一个哑口无言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说的礼崩乐坏到底指的什么


此外 , 按照周朝的礼仪制度 , 天子用鼎九个 , 诸侯用鼎七个 , 卿大夫用鼎五个 , 士用鼎三个 。所以 , 在周朝武力强大的时候 , 贵族们不仅生前牢牢遵守这一用鼎制度 , 而且死后也会用同样数字的鼎来陪葬 。但是自平王东迁后 , 诸侯渐渐开始无视天子 。例如1956年在三门峡上村岭发掘的虢国太子墓葬中曾出土了26件青铜礼器 , 其中有形制、规格相同的七个鼎 。按照前文所述 , 七个鼎是诸侯国君才能享用的 , 而诸侯太子按照礼仪应该比诸侯国君低一等 , 用五鼎 。所以 , 虢国太子的用鼎数目在当时是实实在在的僭越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说的礼崩乐坏到底指的什么


老实说 , 任何诸侯国不遵守周朝的礼仪 , 那么虢国绝对不能成为其中一个 。因为虢国是周天子最信任的一个诸侯国 , 自周朝开国伊始设立五等爵位以来 , 周朝仅分封了八个一等公爵 , 除了六个是尧舜禹等上古帝王的后裔与周太伯的儿子周章之外 , 就是虢国 。此外 , 虢国君主还常年在天子朝内担任卿士 , 可算是权倾朝野 。虽然虢国君主也曾为周幽王背了一次烽火戏诸侯的黑锅 , 但毋庸置疑的是 , 周朝的确赐给了虢国无以复加的荣誉和信任 。所以 , 不论从西周时期为天子守卫周朝的西大门(宝鸡) , 还是到平王东迁后再为周天子守崤函道(三门峡) , 可以说虢国一直被周天子放到最要紧的位置 。所以 , 虢国完全和周朝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 一个衰另一个必会后亡 。所以 , 周王室如此亲近的诸侯国都不遵守制度 , 可见周天子的威严还剩多少 。如果说诸侯国君在生前死后的用鼎数目算是关起门来过把瘾 , 但是另外一件事却实实在在地抽了周天子一个大嘴巴 。那就是“巡狩”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说的礼崩乐坏到底指的什么


周朝制度规定天子每隔几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一番 , 除了出门散心之外 , 还要顺便考察诸侯的业绩 , 为他们打个绩效 , 这就叫做“巡狩” 。而诸侯则要在一定时间到朝见天子 , 这叫做“述职” 。当诸侯朝见天子时 , 周天子会重新宣布一次各诸侯的爵位 。若诸侯王第一次不到 , 则会被降爵;两次不到 , 会被削减封地;三次不到 , 那么不好意思 , 周天子就要点起兵马兴师问罪 。当然 , 虢国国君往往是第一个冲锋陷阵的排头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