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网站上给大家更新过一些视觉错觉的图片,比如:
>>看到是兔子还是鸭子
>>图片转动得越快,心理压力越大
在比如下面这三张图:
盯住下图的中心圆点,头部靠近或远离图案,就会感觉黄色和蓝色圆环在转!
盯着这张图看,可以看到图片像水面一样在流动 。
视觉错觉测试过程 图片来源:Going with the flow: the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illusions of complex-flow motion
研究结果显示:
1、猕猴和人一样,也会产生错觉 。
2、产生真实视觉和错觉的神经区域相同 。
3、产生错觉的时间更长 。 与真实信息处理相比,产生错觉的时间多了15毫秒 。
4、局部信息投射到对侧中颞区(MT),并且是一一对应关系,而进一步整合过程中,视觉感受区背侧内颞上区(MSTd)与投射信息不再是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 。 见下图 。
视网膜定位信息与脑区投射的对应关系 图片来源:Going with the flow: the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illusions of complex-flow motion
视觉错觉与视觉的层次
上面的研究看不太明白?下面说得通俗一点:
1、错觉也是建立在真实看到的事物上的
错觉不一定是错误的视觉信息导致的,而是真实的视觉信息投射到视觉中枢后,基于一定的视觉形成原理,产生了错觉 。
2、视觉是有层次的
视觉形成的过程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视觉信息在大脑皮层的投射,是局部信息;第二个层次是局部信息整合为全局信息 。
图片来源:Going with the flow: the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illusions of complex-flow motion
究竟视觉错觉是怎么来的?
1、某些情况下,错觉是一种本能
并不是个别现象,错觉的产生具有普遍性,甚至猕猴也能产生错觉 。
2、错觉是选择的结果
人体不是简单的接受外部信息,视觉形成包括信息的收集、传导、整合、选择,进而形成判断 。 也许人们只会看到他们想看到的,比如下面这张图
看完这张图,你的第一反应是图模糊了?还是你近视了?
3、错觉的形成是经过思考的结果
产生错觉需要更长的时间,提示错觉的形成过程中大脑视觉中枢可能明白是怎么回事,经过权衡,形成了错觉 。
【“视觉错觉”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错觉的产生不一定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可能是一个主动选择的结果 。
推荐阅读
- 吃香椿要不要开水烫一下
- 什么是“蝴蝶效应”
- “数学模型”简介
-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50年 目前仍在天空运行
- 农历为什么会出现“闰月”
- 骑自行车爬坡时 为什么走“S”形更省力
- 人为什么会“一见钟情”
- 风云中泥菩萨批语“金鳞岂是池中物”,“金鳞”是雄霸还是断浪
- 多重人格真的存在吗
- 花卉爱“喝”啤酒 这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