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古代科举考试对官二代的限制 多大的官算官二代( 二 )


张居正的辩解看似不错 , 但实际上却是在偷换概念 , 因为人们反对的并不是官员子弟应试本身 , 而是愤慨于他们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行为 , 而对于那些洁身律己者 , 人们只会报以敬意 。这里不妨以曾国藩两个儿子的应试经历作为比较 。

看看古代科举考试对官二代的限制 多大的官算官二代


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被曾国藩评价“天分甚高” , 但时运不济 , 三次参加会试皆未能中 , 在这过程中曾国藩不仅没有为他打过招呼说过情 , 反而在曾纪泽心生厌倦提出退出科场转攻西学时 , 慨然表示同意 。后来曾纪泽凭借自己的努力 , 终成晚清著名外交家 。曾国藩的次子曾纪鸿第一次到长沙参加乡试时 , 曾国藩已经节制东南半壁江山 , 位高权重 , 然而他却在考前写信给曾纪鸿 , 告诫儿子“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 , 不可送条子 , 进身之始 , 务知自重” , 发榜之前再度致信曾纪鸿“断不可送条子 , 致腾物议” 。自然 , 曾国藩也从未就曾纪鸿应试一事向主考官打过招呼 。那次考试曾纪鸿最终名落孙山 , 以后尽管多次应试 , 也未能考中进士 。相比之下 , 张居正三个儿子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 说其中没有“猫腻”显然是不能服众的 。
【看看古代科举考试对官二代的限制 多大的官算官二代】 总之 , 古代科举制下 , 人们对于高官子弟应试的关注 , 实质上是对权力滥用的担忧 。而解决这一问题 , 不外乎以下几种手段:一是权力拥有者自我的约束 , 二是更高一级的监督 , 三是制度的制约 , 四是社会舆论的监督 。考虑到如前所说 , 权力的一大特性就是无时无刻不在想方设法钻空子、搞腐败 , 这四种手段必须同时运用 , 才能构筑起防范权力滥用的“防火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