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容易怨恨父母 抑郁病人为啥仇视父母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我们为何容易怨恨父母 抑郁病人为啥仇视父母


文/老K
如果你了解抑郁症,你就知道,他们很容易把自己的问题归结为是父母导致的 。
有人会说,自己都那么大了,还把问题归结为父母,这是自己不愿意负责导致的,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同时早年也是抑郁症患者,可以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
父母和我们人格的关系
我们为何容易怨恨父母 抑郁病人为啥仇视父母


【我们为何容易怨恨父母 抑郁病人为啥仇视父母】精神分析观点认为,我们早期人格基础就是建立在和父母互动中产生的 。
曾奇峰老师在讲到如何培养一个健康孩子人格时说了句非常经典的话: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 。
他的意思是,当下很多人纠结我们需要一个好的育儿宝典才能教育出更优秀健康的孩子,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人格健康的父母根本不需要这样一个育儿宝典,健康人格父母一般“在关系中边界清楚、不黏稠;能够自得其乐,不需要依赖他人;处理事情果断坚决、不拖泥带水;遵照他人的边界,不轻易破坏他人的边界等 。
英国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写过一本名为How to Survive Family Life的书,书名中文译作《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摆脱非正常家庭环境的影响》 。
作者将多年的研究成果整合成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拆解人生成长最关键的时间段——人生最早的0~6岁,来解释一个人因何变得严厉与和善、冷淡或黏人、病态或健康 。
0~6个月的主题是自体感与自我界限,人理应感受到自我价值和能力,否则可能自恋或产生反社会心理;
0~3岁的主题是关系模式,人理应养成健康的依恋模式,否则可能面临与人相处的问题;
3~6岁主要涉及良心,人理应学会兼顾自己和他人,否则可能过于墨守成规或叛逆 。
所以你看到了,父母和孩子的早期互动是多么重要,早年不幸的童年会带给这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
为何抑郁症怨恨父母?
我们为何容易怨恨父母 抑郁病人为啥仇视父母


一个人在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时,会无意识把曾经压抑的东西放大,比如早年遭受父母不良对待的人会责备父母无意识地给了很多枷锁,需要我出人头地,给了我沉重的压力;恨父母从来不是真的爱我......
这也就是为何当下年轻人非常讨厌父母说:“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这样的话,因为任何“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的做法都不是真的为了孩子好 。
当下还有些家长自己当初没有实现自我价值,最后就把高要求无意识的带给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做不到这样高标准时,父母有意无意就会冷落责备孩子 。
很可惜,这些孩子还都是好孩子,自己牺牲童年快乐拼尽全力满足这些“高标准”,可换来的代价就是情绪和个性的压抑 。
当自己抑郁时,父母常常说的话就是“你就是想太多了;你就是太闲了;平时偷懒惯了,现在开始装病了?”
可要知道的现实却是,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无论有多大的裂痕,这份情谊却浓烈与复杂,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我们要尊敬老人,孝敬老人,那些冲着父母责骂的话语也就很难说出口,这些情绪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深深的积怨 。
好一些的父母可能会反省自己早些年的不当教育,但有些父母即使这样也碍于自己僵化人格不愿意承认过去的问题,最终受苦的还是抑郁的孩子 。
我们该如何处理与父母的积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