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情深不寿 慧极必伤

情深不寿 慧极必伤(朱见深: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在写本文之前,先给大家说一个引子:上个世纪末,香港文坛曾出现过一个“国文与武侠之间的绝题”,说起来,十分有趣 。
事情是这样的,1955年,金庸先生发表了长篇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在书中,乾隆皇帝送给陈家洛一块玉,玉上刻了一行字,曰: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第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到了上世纪末,金庸先生成名已久,很多人喜欢上面这句话,但却不知道金庸到底引用于哪部典籍 。
朱见深: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情深不寿 慧极必伤


有好事者查遍了四书五经、孔孟老庄,终于在《易经》中找到了“谦谦君子”,在《国风》中找到了“温其如玉”,而关于“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则完全没有找到出处 。
因此人们说,这句话是“国文与武侠之间的绝题” 。
其实,金庸先生也算是集语言与艺术之大成者,他自己创作的东西,难道不算国文经典吗?
因为这件事,“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这8个字,却出名了 。这8个字用以形容:太投入、太深情的情感,往往不能长久;过于聪慧,则更容易体会世态炎凉,也容易伤身 。
笔者认为,用这8个字,来形容明朝的一位皇帝,则十分恰当,此人就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 。
朱见深: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情深不寿 慧极必伤


一、明朝最尴尬的皇太子明朝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第二次成为大明皇帝,登基当天,明英宗下旨,立朱见濡为太子 。圣旨一下,群臣愕然,竟然不知道新太子“朱见濡”是何人?于是闹了个笑话 。
朱见深: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情深不寿 慧极必伤


朱见濡,其实就是朱见深(明宪宗),《宪宗实录》记载:
上初名见深,至是更名见濡 。
原来,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当日,太过混乱,慌忙之中,把儿子的曾用名写上去了 。后来,明宪宗朱见深登基,在给父亲上谥号时,还自称“孝子嗣皇帝见濡” 。可见,朱见濡这个名字,已经成了他们父子之间的特殊情结 。
在明朝历史上,朱见深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太子 。
朱见深出生于明英宗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当时,明英宗朱祁镇20岁,意气奋发,朱见深虽然不是嫡子,却是朱祁镇期盼已久的长子 。所以,在3岁之前,朱见深几乎是大明朝最幸福的孩子 。
然而,3岁那年,明朝的风向变了,朱见深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
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在王振的忽悠下,御驾亲征,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大明朝的勋贵集团和50万精锐几乎全军覆没,“仁宣之治”的数年积累,毁于一旦,明英宗朱祁镇被俘 。
朱见深: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情深不寿 慧极必伤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唯一一个做过俘虏的帝王,他被俘后,瓦剌人以他为要挟讹诈明朝 。当时朱见深年仅3岁,国无长君,内政一片混乱 。在于谦等人的推荐下,孙太后颁布懿旨,让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登基称帝,史称明代宗 。同时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 。但孙太后有一个条件:百年之后,朱祁钰还要把皇位还给朱祁镇一脉 。
所以,当时便立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 。关于这段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我之前的文章:夺门之变:明英宗连夜记住功臣的名单,注定成为历史的笑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