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没来,但中国已成为机器人的试验场( 二 )


机器人在餐厅为顾客服务;人工智能可以给学生的作业打分;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服务业;中国还在一次次打破自己创下的机器人跳舞的世界纪录 。
然而,作者认为,这种“为技术而拥抱技术”的思潮有时会带来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结果 。
“意念控制机器”的奇迹未曾见证
纽约时报采访人员关注了不久前在上海举行的“2018全球智能与新商业峰会”,在会议开幕式上,主办方本想用“脑机接口”技术,通过参与者的意念来控制机械手按动开幕式按钮,然而,在场观众并没有等来“见证奇迹的时刻”,机械手纹丝不动 。
这一幕让中国科技界人士感到尴尬 。
报道援引科技界人士评论:“技术市场的过度繁荣是风险投资泡沫的一个迹象,这个泡沫可能将要破灭 。 像机器人跳舞和“读心术”之类的表演,并没有展示中国新取得的技术力量,而是掩盖了中国在其他科技领域缺乏进展的事实 。 ”
《科技日报》总编辑也曾直言:“中国人不应该无视现实 。 ”他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说,中美在科学技术上还有差距,那些不承认差距的人“忽悠了领导,忽悠了公众,甚至忽悠了自己” 。
总部设在北京的亚洲创新集团首席执行官田行智说:“中国人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只是因为这些事物看起来很酷 。 这听起来很肤浅 。 事实上就是这么表面的原因 。 但在许多情况下,这也在推动进步 。 ”
“电子巡逻机器人”变安全隐患
纽约时报采访人员也关注到中国的“电子巡逻机器人警察”,它是近几个月来出现在中国各地火车站和机场的保安机器人之一 。 中国中部城市郑州的高铁火车站就曾应用电子巡逻机器人巡逻,其任务包括:通过人脸识别寻找和跟踪可疑人员,以及测量空气质量、探测火灾 。
不过这位采访人员同时了解到一件有趣而尴尬的事,作者谈到;“冬天去这个火车站采访时没有找到这种机器人 。 ”有关人员说,第一个原因是,这个机器人未能检测到一次火灾;第二,机器人警察吸引了太多想与之合影的人,以至于它本身已成为安全隐患 。 火车站的一位发言人说,“正在对机器人警察进行升级改造,它最终会回来继续工作 。 ”
服务不到位的“服务机器人”
纽约时报采访人员还观察到,在机器人服务行业,使用机器人的餐厅已在中国遍地开花 。 上海徐家汇的机器人魔力餐厅(Robot Magic Restaurant)给人以一种太空时代的氛围 。 服务员说,机器人服务员给他们带来了更多、而不是更少的工作 。
机器人能把放食品的托盘送到顾客面前,但无法将其放到餐桌上 。 真人服务员先站在一边,让顾客给机器人拍照片、拍视频,然后再走上前来,用老方式上菜 。 机器人还会出现故障,在午餐的一小时时间里,一名服务员有三次不得不把一个机器人放倒,清理机器人关节里的食物残渣 。
中国在线购物巨头阿里巴巴也加入这一行列 。 纽约时报采访人员观察到:“机器人在阿里巴巴新开业的盒马鲜生实体店里跑来跑去,把烹饪好的食品放在一条将厨房与餐桌连接起来的传送带上 。 站在传送带一侧的服务员说,汤和蒸菜仍需要人来端,以免机器人不小心把热汤洒到人的身上 。 ”
三、结语
《纽约时报》认为,以上这些并不是人类第一次对技术盲目自信 。 日本在其经济鼎盛时代曾推出过制作寿司的机器人;硅谷也曾对一些毫无意义的产品着迷不已,比如只会说“Yo”的应用Yo;还有售价700美元的榨汁机Juicero 。
不过,文章同时表示,机器人的繁荣假象可能最终是一件好事,因为在行业从快速增长到成熟的过程中,有用的产品会脱颖而出,差的产品则会被淘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