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机器人辅助全脑血管造影手术成功】采访人员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获悉 , 我国首例机器人辅助全脑血管造影手术近日在该院成功实施 。 此次手术的主角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鲁班”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 , 医生在监控室内通过远程遥控“鲁班”精确实施了对一名陕西女患者左、右颈动脉 , 锁骨下动脉 , 椎间动脉等血管的造影手术 。
脑血管造影手术是将造影剂注入动脉血管 , 可动态显示脑内主要血管的形态、部位、分布和行径的X线检查技术 , 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检查 , 特别是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定性定位诊断 。 通常 , 该手术需医护人员全程暴露在射线下完成 , 虽有严格防护措施 , 但若长期从事该工作 , 也会存在一定风险 。 机器人的“加盟”则能让医护人员远离辐射风险 。
据悉 , “鲁班”手术机器人是由北京天坛医院李佑祥教授临床研究团队联合北京理工大学肖楠教授的机器人技术团队 , 在科技部 “血管内介入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支持下 , 研制出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 。 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对同构式多器械协同管丝递送、无菌隔离非固联传动等多项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突破 。
该项成果也标志着自主研发的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将很快在临床应用 , 缓解微创介入诊疗中优质介入医疗资源紧缺问题 , 缩小我国与国际先进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 。
据李佑祥介绍 , 该机器人目前的操作范围主要限于手术室外操作 。 随着5G技术的发展 , 血管介入机器人将可实现跨地区手术 。 (实习采访人员于紫月)
推荐阅读
- “胶囊”机器人让胃镜检查不再恐怖
- 最新机器人报告:解读人类和机器人的“亲密关系”
- 柔性微型机器人可在体内“游泳”
- 下一代机器人 最大特点是人机共融
- 看看那些在天上“打工”的机器人
- 外媒:科学家设计出一款类鱼软体机器人
- 欧洲科学家正开发可自我修复的柔性机器人
- 美研究团队用细胞组装“活体”机器人
- 肉眼不可见的微型机器人来了 未来可探索大脑
- 无人巴士、环卫机器人解锁城市生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