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原著结局令人意外 流浪地球结局?

流浪地球结局?(流浪地球原著结局令人意外)
《流浪地球》原著中有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结局:
地球在加速器的作用下,成功越过木星,飞离太阳系,地球上的人们,终于暂时摆脱了太阳会随时爆炸的恐慌 。
但是危机暂时解除了,怀疑却不断出现 。有一种言论认为,太阳根本就不会爆炸,这些都是政治家的阴谋 。这种没有经过证实的论断,迅速传播开来,扩散到全球,成为主流舆论 。
愤怒的人们决定“谋反”,他们要让地球掉头,回到原来位置上去 。于是一场疯狂的叛乱开始了 。
最后,叛军把进行“流浪地球”计划的科学家们,全部赶到了室外,让他们在零下一百度的空间里慢慢死亡 。正当人群为成功欢呼时,太阳爆炸了,那一刻他们脸上的笑容还没有散去 。

流浪地球原著结局令人意外 流浪地球结局?


作者刘慈欣对于故事的这种设定,在读者看来,充满冷酷和对人性的嘲讽 。
是人类的愚昧无知,和盲目的从众,让他们丧失辨别真理的能力,甚至即使有些人存在怀疑精神,也会因为人群数量的迅速壮大,而改变自己的坚持 。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从社会心理学上来讲,这种事件,其实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身边 。
《乌合之众》这本书的作者勒庞认为,群体聚在一起,智力水平要远远低于单独的个体,而一个群体中的人,对真理从来就没有强烈渴望过 。
流浪地球原著结局令人意外 流浪地球结局?


群体智商并不靠谱老话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
但在勒庞看来,这句话可能要改成:十个诸葛亮,还不如一个臭皮匠 。
我们经常自黑:中国式过马路,就是攒够人数就可以走了 。
想想看,如果你置于其中,其他人都走了,只剩你自己,你会不会不由自主地就跟出去?可你明知道绿灯还没亮,在原地等才是最正确的方式 。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勒庞说,人们一旦陷入群体之中,个人意识就会消失,变成集体意识,而集体意识,充满了急躁、冲动、轻信、偏执……
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
去年,4岁女童小凤雅因眼癌去世,声讨其母亲诈捐的言论铺天盖地袭来,这些对诈捐深恶痛绝的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 。
即使这个诈捐故事有非常多的漏洞,这个群体里的人,也没有人愿意去思考事情的逻辑,真正地探究真相 。
他们只会责骂、抨击、甚至付诸于一系列恶意的行动,直到反转打脸才会傻眼,然后再掉过头进入另一个站队 。
我们经常说,网络世界里,属“键盘侠”最牛,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可辩驳,他们谁都可以骂,谁都骂不得 。
但键盘之上,他们可能也拥有高学历、高智商、高品质,可一旦陷入某种群体,所有的辨别能力都消失不见 。
《乌合之众》中,勒庞写道:
无意识是一种经久不衰的力量,而你如果想要避免陷入其中,一定要做的就是,限制思考,因为你从中所得的结论,一定是比较幼稚的 。
你能够看到的现象背后,还有一些隐约看到的现象,但是它的背后,还有很多我们全无所闻的现象 。
符合幻想的会盲目追随今年春晚,葛优现身说法,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售卖保健床垫的故事 。而小品中使用的床垫,竟被爆出是葛优自己真实购买的 。
大家疯狂吐槽:心里平衡了,原来葛优这样的人,也会上当受骗啊 。
还有一部分人的焦点对准了这些骗子们:他们的手段怎么这么高,谁的脑都能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