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中药古今研究:白及 白芨的功效与作用

白芨的功效与作用(9中药古今研究:白及)

9中药古今研究:白及 白芨的功效与作用


一、典籍摘要
1、《中药大辞典》:“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 。治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皲裂 。”
2、《神农本草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痱缓不收 。”
3、《中华本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痈疮肿毒;烫灼伤;手足皲裂;肛裂 。”
4、《名医别录》:“除白癣疥虫 。”
5、《本草汇言》:“白及,敛气,渗痰,止血,消痈之药也 。此药质极黏膩,性极收涩,味苦气寒,善入肺经 。凡肺叶破损,因热壅血瘀而成疾者,以此研末日服,能坚敛肺脏,封填破损,痈肿可消,溃败可托,死肌可去,脓血可洁,有托旧生新之妙用也 。”
6、《药性论》:“治结热不消,主阴下痿,治面上皯疱,令人肌滑 。”
7、《全国中草药汇编》:“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
8、《唐本草》:“手足皲拆,嚼以涂之 。”
9、《日华子本草》:“止惊邪、血邪,痢疾,赤眼,症结,发背,瘰疬,肠风,痔瘿,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汤火疮,生肌止痛,风痹 。”
10、《本草图经》:“治金疮不瘥,痈疽方中多用之 。”
11、《滇南本草》:“治痨伤肺气,补肺虚,止咳嗽,消肺痨咳血,收敛肺气 。”
12、《中国药植图鉴》:“治矽肺 。”
13、《本草经集注》:“主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 。贼风鬼击,痱缓不收 。除白癣疥虫 。”
14、《玉楸药解》:“收敛肺气,止吐衄失血,治痈疽瘰疬、痔瘘疥癣、皯皰之病,跌打汤火金疮之类俱善 。”
15、《饮片新参》:“填补肺阴,治虚损久咳吐血 。”
9中药古今研究:白及 白芨的功效与作用


16、《外科证治全生集》:“疗疮,嚼涂手足燥裂 。”
17、《本草新编》:“功专收敛,亦能止血 。败症溃疡、死肌腐肉,皆能去之 。敷山根,止衄血 。涂疥癣,杀虫 。”
18、《本草崇原》:“主治痈肿,恶疮败痈,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去,痱缓不收 。”
19、《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芨味苦,功专收敛 。肿毒疮疡,外科最善 。”
20、《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解毒生肌 。)胃中邪气,(养胃驱邪 。)贼风鬼击,痱缓不收 。(和筋逐风 。)”
21、《得配本草》:“治肺伤吐血,敷手足皲裂,汤火灼伤,金疮疥癣,恶疮痈毒,败疽死肌,去腐生新 。”
22、《本草纲目》:“白芨性涩而收,得秋金之令,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疮 。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菲类衍生物、胶质和淀粉等 。
2、作用:本品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对胃黏膜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溃疡抑制率可达94.8% 。对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有明显治疗作用 。对实验性烫伤、烧伤动物模型能促进肉芽生长,促进疮面愈合 。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 。
3、药理:有良好的局部止血作用,可显著缩短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元时间,加速红细胞沉淀率 。其原理是物理性的,与所合胶质有关 。白及液注入蛙下腔静脉后,可见末梢血管内红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从而有修补血管缺损的作用,而又不致阻塞较大血管内血流的流通 。
4、临床:用于治疗肺结核,百日咳,支气管炎,矽肺,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结节性瘘管,烧伤及外科创伤,肛裂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