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育儿误区,家长你避开了吗?


10大育儿误区,家长你避开了吗?



【10大育儿误区,家长你避开了吗?】生活中 , 许多家长由于经验不足 , 常常不慎走入了育儿误区 , 看似疼爱孩子的行为 , 其实对孩子生长发育是非常不利的 。 那么下面这十大误区 , 家长你“中招”了吗?
1、多穿衣服不感冒?
错!
每到天气变化 , 尤其秋冬季节 , 有的家长 , 尤其是老人家总给孩子们穿得很厚 , 他们认为这是疼爱孩子 , 所谓“多穿衣服不感冒” 。 有句笑话专门描述这现象:“有一种冷 , 叫奶奶觉得你冷” 。
不料 , 小孩子们生性活泼爱动 , 一圈跑下来满头满脸都是汗 , 接着就感冒咳嗽了——家长们很纳闷:“穿那么厚 , 怎么还感冒?”
更正:俗话说“春捂秋冻” , 就是说冬天不要穿太厚 , 要适当冻一冻才有抵抗力 。 如果穿的太厚 , 宝宝身体处于较高温度环境下 , 热量散不出来 , 就容易出现发热、脱水等表现 。
临床有个病就叫做“捂热综合征” , 指的是因过度保暖、捂闷过久而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筋甚至死亡的情况 。 此外 , 孩子皮肤汗渍渍的还容易滋生细菌感染 。
所以 , 应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 , 比如摸摸孩子的手心、后背是否出汗了 , 避免让孩子经常大汗淋淋的 。
2、发热要赶紧退烧?
不一定!
小儿发热很常见 , 可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发热就过分紧张 , 恨不得立即想方设法把孩子的体温降下来 , 更有甚者几种退热药一起给孩子吃 , 然而结果有时候热没有退掉 , 孩子又添上拉肚子等新的症状 , 备受折磨 , 这让大人孩子都非常遭罪 。
更正:发热是儿科常见症状 , 是机体固有的一种保护性反射 , 是人体对入侵致病菌的一种反应 , 其实发热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 , 它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或体征 。
宝宝发热的家庭处理:
首先父母得明白一点 , 除非是超高热 , 发热是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的 , 相反是有好处的 。 除非是引起孩子的明显不适 , 并不需要退热 , 发热的治疗目标是改善孩子的舒适度而不是去退热 。
1. 确保宝宝穿得舒服 , 不要穿得太热或太冷 。
2. 为防止脱水 , 要多给宝宝喝东西 。
3. 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来退热 , 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 (酒精) 擦浴方法来退热 。
4. 若患儿无不适表现 , 即使体温超过了 38.5℃ 也可不使用退热药;若患儿精神状态不好 , 舒适度不佳 , 即便体温未达到 38.5℃ , 也可以使用退热药 。
5. 退热药一定不要超量服用 , 同时要注意遵守退热药说明书上标注的两次用药间隔时间 。 切勿同时或交替使用两种药物 , 除非使用一种退热药后 , 3~4小时体温仍然未降 , 可考虑换药 。
6. 不要叫醒睡着的宝宝吃退热药 。 退热药并不能改变发热过程 , 发热期间睡觉休息的意义远远大于退热药 。
补充一句 , 持续发热需要医院就诊 , 请医生诊断发热原因 , 然后对症治疗 。
3、有病输液才好的快?
不一定!
有些家长 , 特别是经验不足的家长 , 脑子里总埋着这个固定的观点“有病输液才好的快” 。
比如有次我出夜门诊 , 一个小孩病毒性发热 , 被其家长强烈要求输液 , 说“我们半夜来你们医院就是为了输液 , 否则来医院就没有意义了!”——额的神啊!
更正:“能吃药不打针 , 能打针不输液”——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 , 然而一些家长因为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 , 不论孩子大病小病 , 总要求输液治疗;我必须得谈谈输液可能产生的问题了:静脉输液可能增加孩子伤口感染机会 , 也增加其疼痛、恐惧的心理 , 难以避免地也会增加过敏反应的几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