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醒醒!请放弃所谓科学的“惩罚”!( 三 )


产生恶性循环
惩罚的应激应用:孩子不能服从家长的首次要求后惩罚手段的使用,我们一旦与孩子针锋相对就必须使用它——我们感觉最愤怒、最挫败的时候要极力克制惩罚手段的使用
当父母对孩子首次惩罚不见效果时,父母会质疑自己惩罚力度不够,因此会继续加大惩罚 。 或者会因为孩子不服从初次管教,而被激怒,继而使用更加严厉的手段 。 反复惩罚低领儿童,会帮助他成为叛逆的少年,而有人建议是继续对这个叛逆的少年加大惩罚!
这些手段越不起作用,我们就越认为问题出在孩子身上,而不是手段本身 。 即使停下来反思,我们也会认为问题在于自己执行不力 。 而不会意识到通过让孩子吃口头来吸取教训这一思想本身就错了 。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会寻找更有效的惩罚方法,寄希望于更多的惩罚让局面峰回路转,而从不思考,是不是惩罚这一方法本身就错了 。
很多家长看完这篇文章,还是会存在很多疑问 。 在这里挑选出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 。
只有惩罚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这种说法建立在一个假说之上:如果没有胁迫性措施,孩子就会忽视这个世界上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人
是否对孩子产生影响,不在于是否采取胁迫性措施,而在于说话人的身份 。 哪怕是一个世上最温柔的妈妈对孩子说话,也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
而靠威胁来逼迫孩子注意,久而久之孩子会对你的措施麻木 。
这种方式会适得其反 。 虽然惩罚让人无法忽视,但是也没有任何好处 。 能让孩子引起注意的是,惩罚手段给孩子带来的痛苦 。 而造成这种痛苦的人正是他们所依赖的人 。
我对孩子施用惩罚是因为我真爱且深爱孩子
相信每位家长对孩子的爱都是真的,但是这样恰恰给孩子造成了极度的困扰 。 既然你是爱我的,那你为什么还要让我感觉痛苦呢?难道表达爱的方式就是给人造成痛苦?难道爱必须附加条件才能持续吗?
我惩罚孩子理由正当,而且我已经提前向孩子做出了解释
解释不能将惩罚的负面效果降至最低,惩罚却可以将解释的正面效果降至最低 。 解释所产生的正面意义将会被一扫而空 。 当孩子对惩罚产生焦虑时,孩子将想不起你给他讲的道理,更多的会考虑惩罚会给他带来什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