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理论对话 。面对不同的理论流派,我们是否有可能建立一个新的理论范式,从而调和这些看似有冲突的理论,这也是一种发现问题的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文献,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寻找现有理论的软肋,在理论争辩中找到自己的学术立场,或将原本对立的或不相关的理论范式整合起来,譬如,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取向与文化研究取向,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冲突范式与和谐范式,多元主义与精英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依附论,这些看似针锋相对的理论传统是否可以调和乃至于整合成一个新的理论范式?
需要特别强调一下,在中国在做社会科学研究的时候,我认为需要兼顾两个立场 。
第一个立场我称之为“在中国” 。所谓“在中国”,用英文来表述就是social science in China,是指“在中国”做社会科学研究,不存在美国/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美国/中国只是一个田野(所有的国家都一样),美国/中国的经验现象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受到普遍规律的支配,因此研究者必须通过对经验材料和数据的分析,通过理论与事实的互动、中西经验的对话,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通则和理论 。我们不能把中国看得过于特殊,一定要在比较的视野中观察和思考中国 。
所谓“为中国”,用英文来表述就是social science for national interest,社会科学必须关注社会的福祉和人类的命运,作为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者,还有义务为中国的社会发展与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唐世平认为:社会科学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知识来改善人类的福利 。从这个层面上讲,社会科学不是“玩学术”,而是要解决基本问题 。
四、社会科学的想象力与理论聚焦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思考“Who cares”——为什么别人要关心我写的东西?为什么一个与我的研究对象无关的人想要阅读这篇文章,想要去看这本书?我的论述中一定有他所关心的那些社会事实,有他所关心的那些因果关系 。“So what”——也许你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可是这个故事在理论层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这就需要make sense,为我们的研究建构意义 。
无论是问题的发掘,还是意义的建构,都需要借助社会科学的想象力 。这种想象力不是天马行空的,而是基于我们既有的理论,基于我们之前的知识沉淀 。我们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知识增量的意义,能够刷新学术界的认知 。
怎样去培养这种想象力、创造力?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研究方法的训练,理论的积累,阅读和模仿,但它们都不是想象力本身 。我相信想象力有一部分来自于天赋,比如爱因斯坦的天赋;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来自于训练,通过研究方法的训练,通过对现有知识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提升我们的想象力 。每一门学科看待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这可以通过训练来部分地达成 。其实学者最基本的能力就是一种工匠的能力,学者就是学术工匠 。我们称之为大师的人,其论著像艺术品一般精致,这种才华很大程度上依赖天赋而不是训练 。而对于一般的学者,能够做出“工艺品”就不错,刚入门的初学者哪怕做出一个“日用品”也值得肯定 。学术训练只能保证我们做出“日用品”以上水准的合格产品,并不能保证一定能生产出一个“艺术品” 。
那么在训练过程中如何培养社会科学的想象力呢?我个人的建议是:
第一,我们要有保留地、批判性地读书,一定不要迷信任何经典 。所有的作品都有漏洞,要么是事实层面的,要么是逻辑层面的,甚至有可能提问的方式就已经错了 。
第二,我们要关注大事和身边的事 。观察的能力非常重要,一个对理论敏感的人,应该对生活足够敏感 。如果你对各种各样的事情都熟视无睹,非常迟钝,是不太可能做出非常好的研究的 。发现问题的起点是观察 。
推荐阅读
- 论文如何分节添加页码
- 容错率高还是低比较好论文 容错率高还是低比较好
- 博士论文30万字 博士论文多少字
- 英国硕士论文查重率是多少 硕士论文查重率是多少
- 知网会员查重还要钱吗 知网论文查重多少钱
- 一篇论文要写多少字 论文一般多少字
- 汽车技术论文撰写文章摘要的写作要求
- 完整的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一般要求多少字
- 自动门控制系统选题依据及意义
- 如何设置论文中参考文献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