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论文选题策略与写作技巧 社会科学论文( 五 )


第三,要多思考,善于联想 。读书的强度不要太大,要有一定的时间用于思考 。如果阅读不能激发你的思考,要么这不是一本好书或好文章,要么你根本没有读懂 。
第四,要建立学术档案 。学者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把不同的文献分门别类地储存在电脑里,自己有任何的想法、灵感,也一定要把它们记录在案 。
五、写、写、写才是“王道”
最后回到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写作技巧 。
其实我不认为有什么写作技巧,如果说有,那么最重要的技巧就是不断地写作 。
每个人做研究都会吃一些苦头,如果没有吃过苦头,不太可能形成所谓的技巧 。技巧本质上一种适应和进化,我们在摔过跟头之后形成的生存技能 。教科书不可能教这样的研究经验,我也没有办法直接教大家,大家只能自己在研究中自行掌握 。不下水就永远学不会游泳,做研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 。
为什么持续写作很重要?第一,如果不去写作,你会觉得脑海里所有的想法都是完美的 。如果所有的想法只在大脑里运转,不形成文字,除非你有无与伦比的逻辑思维能力,否则很难发现它的漏洞所在 。没有人可以一气呵成写出一篇无懈可击的论文,我们要通过写作来增进对自身的理解 。第二,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来促进他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如果你不写出来,别人没有办法真正去理解这个问题,也没法理解你的想法,所以写作是至关重要的 。
在写作的过程当中,需要有两个意识,一个是我们前面强调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在研究或者写作开始的阶段未必明确,它是一个逐渐聚焦的过程 。特别是对于质性研究来说,我们的研究问题有可能是在研究的收尾阶段才包装完毕 。大家千万不以为论文各个组成部分的顺序和我们写作的顺序是一样的 。我们的摘要和导言往往是最后才写好的,先写实证部分,再写文献综述,再写结论部分,最后才写导言 。为什么最后写导言,因为导言要把论文的全部“卖点”呈现出来,不到最后阶段,我们往往不知道论文的“卖点”或亮点在哪里 。
讲到“卖点”,就涉及我们要强调的第二个意识,市场意识:你的读者到底是谁?他们为什么要看你的论文?他们(匿名审稿人)为什么要支持你的论文在某个期刊上发表?他们(同行)为什么要引用你的研究成果?我们写中文论文和英文论文是不一样的,不仅仅是语言的翻译问题,更重要是,中英文学术界关心的问题有所差别,对话的理论或引用的文献不尽相同,对现象的描述也不一样 。譬如,中文语境里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不用做任何解释,中国人马上就能理解 。但你要把它翻译成Private Migrant school,外国读者就很难理解,因为他们会觉得私立学校很好,比公立学校好多了,你必须进一步解释,这类是专门招农民工子女的,并且缺乏合法的办学资质 。
不同的学科也不一样,你的论文投给政治学、经济学期刊,还是社会学期刊,写作肯定不一样,运用的理论也会不同 。面向学术界、大众还是政府官员也是不一样的,他们关注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学术界有更强的理论偏好,这个故事对理论发展有什么推动?大众可能有猎奇的心理,这个故事是不是引人入胜?官员更加关注的是故事背后的政策议题,这个议题是不是重要,是不是亟待解决的 。但大家都喜欢有趣、有意思的文本,没有人喜欢读无聊的东西 。
写作需要灵感 。灵感是怎么产生的?灵感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能轻易获得,需要在某一个问题上有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 。产生灵感的时刻、地点,都具有非常强的偶然性,也许在高铁上,也许在飞机上,也许在睡梦中 。证明孪生素数猜想的华人数学家张益唐,有一天去看朋友音乐会的排练,出发前二十分钟,他去朋友家后院散步,后院经常有小鹿出没,他想看看鹿会不会来 。他坐在树下,没有等到鹿,却等到了一丝顿悟的灵感,仿佛就在那个瞬间,他感觉自己跨越了挡在孪生素数面前的那根发丝 。回去之后的几个月里,轰动世界的《素数间的有界距离》问世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