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刀削面(最详细的山西大同刀削面做法)
刀削面起源于12世纪的山西太原,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于消化,与抻面、拨鱼、刀拨面并称为山西四大面食,更与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一同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真可谓'面食之王' 。
据《晋食纵横名食掌故》记载:“刀削面最早出自山西,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水煮面食,为面食中的佼佼者 。在山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特别是晋中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地,家庭主妇、少女以及城市中不少妇男都会制作 。”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刀削面,可谓是“面食王中王” 。
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 。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 。如今,在外地的面食摊位也出现销售刀削面的,形状呈片状长条形,唉,真是玷污山西如此盛名的面食 。煮好的刀削面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人们喜爱 。据清末《素食说略》载:传统的操作方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把面削到开水锅里 。
高手的操作要诀是:“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直硬手端平,手眼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时扁条,弯刀是三棱 。”1958年,山西省曾组织技术比武,高手们削出的面条每条长21厘米左右,厚0.2~0.4厘米,每分钟削118刀,那场面是刀飞面舞,既饱口福,又饱眼福 。有了这样一把刀,来讲一讲关于刀的故事:
相传公元1222年,元朝大将木华黎率领数万骑兵攻占太原,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便以菜刀为武器抵抗元兵掠夺 。元朝建立以后,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元朝在太原一带实施了苛刻的“限刀”政策,不仅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器具全部没收,还规定每十户一把菜刀,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人保管 。
一天中午,王老汉的老婆和好了面团,让王老汉去取刀,不料刀已被别人抢先拿走了,眼前还有多人排队等候,王老汉只得回家等待 。在出鞑靼的大门时,他的脚被门槛上一块快要掉下来的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捡起来揣在怀里 。回家后,锅里的水已经开了,没有刀,面条也吃不成 。一家人正无措时,王老汉忽然想起了怀里的铁皮,忙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吧!老婆子一看,这铁皮又薄又软,怎么能切面条呢?王老汉愤愤地说:切不动就砍 。这个“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用左手端好,右手操起铁片,站在开水锅边向锅里“砍”面,薄薄的面片飞入锅中不住地翻滚,很快就煮熟了 。她捞了一碗浇上卤汁让王老汉先吃,王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再也不用去排队取刀了,就用这铁片削吧 。”
就这样,“砍”面的办法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三晋大地 。到了明朝,这种“砍面”又被称为“托掌面”,不仅家庭制作,也流传到市肆摊点经营,不断演变成为现在独树一帜的刀削面制法技艺,风味则柔中有硬,软中有韧,不仅可浇卤,还能热炒甚至凉拌,均有独特风味 。不过,浇卤是最好吃的,再略加山西老陈醋口味更妙 。
刀削面的制作方法非常考究,关键在于“和面——揉面——削面——调料”四方面 。
【刀削面的和制方法】【最详细的山西大同刀削面做法 大同刀削面】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1斤面粉3两水,冬天用冷水,夏天用温水 。先把水分次慢慢加到面粉中,用筷子或手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 。揉好的面团是所有面食中最硬的,用手指按在面团表面,面团发硬按不下去不粘手为最佳 。这样,和好的面团很容易就削成柳叶形状 。
推荐阅读
- 浦县是山西哪里
- 佛山西站是高铁站还是火车站
- 老槐树在山西什么地方
- 山西自驾游必去景点
- 山西油糕的做法
- 临汾有哪些特产 山西临汾特产有哪些
- 山西暴雨形成原因
- 奔跑吧山西猜价格是哪一期
- 阳泉有哪些特色小吃 山西阳泉特产
- 详细的活动流程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