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跑才算得上是科学跑步
1、控制跑量
健身运动都需要从低强度慢慢升到高强度 , 跑步也是如此 , 我们都应该根据自身情况 , 控制一定的量 。 但是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极大 , 而且跑量基数也不同 , 单纯用百分比来控制只是一个统计学上的结果 , 并不十分准确 。 因此每次跑步时的感受非常重要 。 这种感觉就是肌肉和身体的疲倦程度 。
在跑过一段时间后 , 都能够比原来更精确的感觉疲倦 。 每天的温度 , 身体情况 , 饮食情况等多种因素都会让身体出现的疲倦点不同 。 腿部肌肉疲倦 , 除了速度减慢外 ,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步伐和落地时的控制变差 。 肌肉越疲倦 , 半月板承受的冲击力越大 , 当超出了其的缓冲范围就会伤害到股骨头 。 而半月板和股骨头的很多损伤是不可修复的 。
对有经验的跑者来说 , 在跑量递增的赛前时期 , 先要感知一下跑与上周同样的跑量是否更轻松 , 如果是的话 , 在超出的跑量部分任意点感到无法控制跑姿时都应该停下来 。 如果并不感觉比上周更轻松 , 则不要选择增加跑量 。 在连续增加跑量或是高强度训练进行3-4周后 , 要设计1周的间隔周 , 将跑量减至最高峰的70%左右 , 进行充分的恢复和休息 。 之后再继续增加跑量和训练强度 。
对于刚进行跑步的人来说 , 隔一周增加一次跑步的量比较合理 , 但也要根据自身情况 , 适当增加 。 相当于一周提高 , 一周巩固成果 。 而增加量不必限制刻意的比例 。 关注身体 , 跑到觉得落地变重 , 或是膝部感觉有压力时马上停下来 。
2、调整跑步姿势
首先是脚落地的位置在膝盖的前边 , 造成膝关节伸直 , 甚至锁死(在每次站起的时候 , 能发现膝关节在最后的阶段仿佛卡起来了 , 这是个自然机制 , 为了增加站立的稳定性) 。 此时有相当向前的力量都通过地面反馈 , 冲击到膝关节 。
所以 , 在落地的时候控制脚踝的位置尽可能在膝盖的正下方 , 或是略偏后一点 。 膝盖处的弯曲将起到极好的缓冲作用 。
其次是脚部落地点尽可能控制在前脚掌 , 尤其是重心最好落在正对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前脚掌位置 。 这个重力位置为腿部合理排列的受力点 。 受力点无论是更靠脚的外侧 , 内侧还是后部都会造成对膝盖侧向的冲击力 , 导致受伤 。 还有就是控制身体的稳定 , 不要左右摇晃 。 因为左右摇晃会让重心位置在侧向不断改变 , 给膝盖侧向冲击力 。 而膝盖正面承受体重的能力最强 。
3、减少速度训练
同等跑量的情况下 , 更高的速度意味着更大的冲击力 , 对膝盖伤害的可能更大 。 同时更高的速度 , 跑姿就会变形 , 为了拉大步伐 , 提高速度 。 不自觉的腿部在落地时没有任何弯曲 , 丧失了通过关节弯曲时的肌肉缓冲能力 , 而将冲击力直接传给了膝盖 。 这也是很多初跑者在跑步的前2个月 , 跑量很少的情况下受伤的原因 。 跑量虽然只有每天2 , 3km 。 但是急速尽自己的全力猛跑 , 在肌肉保护还不够强大的时候 , 就用巨大的冲击力将膝盖弄伤了 。
推荐阅读
- 如何辨别身体缺乏哪些维生素
- 儿子的医疗保险如何购买?
- 冬季如何增强自身体质
- 镜面魔方七步还原公式
- XP系统中图种怎么打开?图种如何制作?
- Win8打印时提示“automation服务器不能创建对象”如何解决?
- 教宝宝学跑步时的注意事项
- Win8系统经常蓝屏重启怎么办?如何寻找蓝屏错误具体原因?
- 吃撑了该如何快速消化食物
- WinXP电脑没声音且小喇叭不见了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