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身材别只盯着体重】当今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 , 胖、超重好像都带上了贬义色彩 , 不少人每天都在发愁怎么减肥 , 但真的所有的“肥”都需要减吗?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跨越40年、涉及10多万名丹麦男性的研究发现 , 体重指数(BMI)被标记为“超重”的人 , 比“健康”“体重过轻”和“肥胖”的人更有可能长寿 , 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的研究也曾得出类似结论 , 认为微胖更有利健康 。 下面跟随了解一下吧!
好身材别只盯着体重
人体的重量由骨骼、肌肉、脂肪、内脏和水等构成 , 只知道一个人的体重 , 并不能断定他是“胖”还是“瘦” , 还需要了解其脂肪、肌肉组织的占比 。 我们常说的“胖”往往是脂肪太多 , 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 由于体重的复杂性 , 判定方法也有很多种 。
测体重指数(BMI , 以下简称“体指”)简单易行 , 但不能算“黄金标准” 。 BMI=体重(千克)÷身高2(米2) 。 成人BMI量表上 , <18.5被归为体重不足 。 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标准 , 各国稍有差别 。 西方国家规定18.5~24.9为健康体重 , 25~29.9为超重 , 超过30为肥胖 。 我国BMI正常范围为18.5~23.9 , 超重为24~27.9 , 肥胖为超过28 。
BMI的测定很简单 , 只需要一个秤、一把标尺和一个计算器 , 但BMI不能算“黄金标准” 。 同等重量下 , 脂肪的体积约是肌肉的1.4倍 。 两个体重、身高都一样、BMI也相同的人 , 也有可能一个看起来较胖 , 一个却是精瘦 。 因此 , BMI并不适用于运动员、从事重体力活动、水肿等类型的人群 。
体脂率是最诚实的胖瘦标准 。 体脂率反映了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 , 又称体脂百分数 。 一般来说 , 成年人的平均体脂率为:男性15%~18% , 女性22%~25% 。 当男性脂肪比例超过25% , 女性超过32% , 体脂率与疾病之间联系就会显现 。 体脂率超标 , 才是我们应该避免的“肥胖” 。 要想获得精准的体脂率 , 需要运用专业的体脂仪 , 但使用不同器材会有数据上的偏差 。 骨密度仪也可以进行全身体脂测定 , 准确率要高于体脂仪 。
腰围、腰臀比 , 测内脏脂肪更准确 。 不同人的身体囤积脂肪的部位也有“偏好” , 有的人是腹部 , 有的是四肢 , 还有人是臀部 。 如果四肢不胖 , 肚子很大 , 就是最危险的腹型肥胖 , 也称中心性肥胖 。 此类人群的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 , 直接压迫内脏 , 会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三高等疾病风险 。 腰围、腰臀比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 。 腰臀比=腰围÷臀围 。 正常男性腰围<85厘米 , 女性腰围<80厘米 。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 , 男性腰臀比超过0.90 , 女性超过0.85 , 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 需要及时进行体重管理 。
肌肉多 , 才是健康的超重
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的研究中 , BMI被视为唯一的判断标准 , 但其只能反映全身性肥胖 , 无法将内脏脂肪考虑在内 。 有项著名研究表明:体重和死亡率的关系呈一条U形曲线 , “过瘦和过胖都会增加死亡风险 , 而超重却很安全” 。 此外 , 因为饮食差异 , 西方人群体内的肌肉含量占比较高 , 因此这个研究结论并不一定适合亚洲人群 。
西方人胖出来的可能是肌肉 。 肌肉是人体的“发动机” , 各种运动和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它的调节 , 肌肉对增强免疫力、保护骨骼十分重要 , 还能帮助血液循环 , 号称人体的“第二心脏” 。 身体的肌肉含量高 , 可提高新陈代谢率 , 消耗多余脂肪 , 养成“易瘦体质” 。 为了健康和美 , 进行必要的肌肉储备很重要 。
推荐阅读
- 创意十足的儿童简笔画步聚—用这方法最简单,别说你没学会!
- 不一样的儿童早教简笔画—简单又好学,没事和孩子一起动手学画吧
- 蜜蜂和黄蜂的区别是什么
- 七款水果减肥茶
- 萤火虫有别的名称吗
- 蝉和知了有什么区别
- 保持身材苗条
- 学好普通话口号简短
- 微信删除好友频繁了怎么继续删除
- 老鸽子和嫩鸽子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