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和善良的区别,佛家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1、佛家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慈悲是对众生的态度;善良是对自己的要求 。
慈悲
慈悲,佛教术语,为慈与悲二者的合称,为佛教基本教义之一,也是四无量心的基础 。大乘佛教中,佛、菩萨以追求慈悲及智慧为最高目标 。
慈悲 。慈是指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慈悲的悲是指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益与悲伤 。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 , 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 , 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 。亦谓给诸有情快乐与快乐之因 , 并将彼等从苦难与苦难之因中拔救出来 , 亦泛指慈爱与怜悯 。
善良
善良,心地纯洁,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和善,心地好 。指和善而不怀恶意的人
善良,(人人)向上提升为善;先天具有的判断是非与善恶的能力为良 。合起来,善良的意思是,人人具备的、向上提升的本质本性 。
人在自我向上提升、自我完善的过程当中,必定利于他人、利于众生而被众口所赞颂,立成品;此同时,其若自愿舍去其品积累所得(功、名、利、禄等)的回报、反馈社会,即积累成德 。此品德,是人遵循自己本心本性中善的方向与良的能力,而得的综合体现 。
如果,具有善之心而缺乏良之行,即为伪善;具有良之判断而不行善之方向,是为假善以莠,不足取 。

慈悲和善良的区别,佛家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2、慈悲与善良有什么不同善良的心有分别,因为善良的心有感情在里面 。慈悲是没有任何本别心的大爱,对待一切的众生,无论他们犯了什么错,都愿意无条件的帮助他们 。
底限不同,举个例子,慈悲会用大爱原谅侵略者,善良不会原谅 , 最多不进行报复
慈悲和善良的区别,佛家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3、慈和善 2字的区别慈是慈悲、仁慈,表现的是一种心态;善是善心,善良,表现出的是一种行动.慈善一词旨在拿出实际行动来表现那种仁慈,善良的同情心
慈悲和善良的区别,佛家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4、慈悲和善良的区别南怀瑾你好!对这两个词语的解释如下:
慈悲,是慈与悲的合称,是一种高级善、德行的表现 。「慈」是给予快乐,愿给一切众生安乐;「悲」是拔除痛苦,愿拔一切众生痛苦 。合起来就是,帮助解救他人的苦难,多为他人设想,常替他人处理问题,给他人带来利益与幸福 。慈悲是大乘菩萨的普遍精神 , 也是圆成佛道的必备条件 。但是慈悲必须以理智为前提 , 否则便是缺乏原则的乡愿之仁,真正的慈悲,会包容他人,不会因循偏私 。
慈悲和善良的区别在于「慈悲是选择,善良是本能」 。慈悲也是属于善良心理的一部分 。善良心理的范围很广,比如说不贪、不嗔、布施都是善良,慈悲是作为善良的一种表现,善的一种行为 。但是慈悲更具有高度,它是智者、圣人、菩萨的一种生命的情怀 。慈悲是没有条件的奉献,不计回馈的付出、怨亲平等的照顾 。也就是说,善良是所有共同人都具有的话 , 慈悲是只有智者、圣人、菩萨才具有的一种特殊品质,但是它来自于每个人都有的善良,通过理智的规范,通过坚定的修炼,最后达到的一种格局、一种高度 。
慈悲不仅是利他的善行,更是一种使人格得到提升的自利行为 。当我们对他人心怀慈悲时,内心是调柔而开放的 。这种调柔能使我们感到安宁与祥和 , 而这种开放则能使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说,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慈悲就会成为主动自觉的行为 。因为我们在付出的同时就在收获,这种收获不在于他人的回报 , 而是自身心理的改善 。
对别人慈悲,从眼前来看好象吃亏了,但如果把范围放大来看,就会发现非但不吃亏,而且最终对自己或他人都是有益的 。例如过独木桥时,如果两个人在桥上互不相让,最后的结局就是两败俱伤 。就像俗话所说:「两虎相斗 , 非死即伤」,到了这个地步,没有一个人能占便宜 。如果我们能够对别人慈悲,让一条路给别人先走,自己一时之间好象吃亏了,但是至少彼此的性命还在 , 毫发未伤 。
但是 , 慈悲如果运用得不当,也会沦为罪恶 。例如,父母纵容子女,造成社会问题;姑息恶作,导致社会失序;滥施金钱,助长贪婪心态;滥行放生,反而伤生害命 。慈悲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当公理正义遭受无情的打压排挤、当正人君子受到无端的毁谤抨击时,能够挺身而出 , 这就是一种勇敢的、积极的慈悲 。慈悲要有智慧 , 慈悲不是一时的恻隐之心,而是透过公理的感动助人;慈悲不是热闹的随众起舞,而是心存正念的服务济人;慈悲也不是私心的利益亲友 , 更不是有所求的惠施于人 , 慈悲的最高境界是怨亲平等、是无我无私 。
如果我们能常常生起慈悲心 , 对所有人都会有帮助的 。如果我们能用慈悲的心,对人体贴关怀;用慈悲的眼神,看待万事万物;用慈悲的爱语,随喜赞叹;用慈悲的双手,常行佛事 , 使自心与慈悲合为一体 , 不但己身的慈悲力增长,更进一步使整个宇宙都充满慈悲 。人间有了慈悲的光明,世界才能充满温暖的希望;慈悲是一切众生共有的财富 。慈悲是一张无价的「通行证」,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即使一无所有,也可以时时拥有欢喜,处处得以安身立命 。
善良是形容一个人的心地宽厚,为人着想,也不做伤害他人的事 。慈悲是一种禅门的思想,它取之于善良,却高于善良 。区别就在于,善良是不主动伤害别人,慈悲是人家伤害了自己,在有条件报复的时候,原谅了人家 。
善良是形容一个人的心地宽厚,为人着想,也不做伤害他人的事 。慈悲是一种禅门的思想,它取之于善良 , 却高于善良 。
慈悲和善良的区别,佛家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5、善良的心和慈悲心有什么区别?慈悲心就是柔和心 , 有了慈悲心的人,心才能柔和 。
当一个人讲话很柔 软的时候,这个人一定会有慈悲心 。慈悲心要柔和,然后慢慢的升华,就是把慈悲心升华,要越来越宽大 。心胸宽大,就能原谅人家,就是把你狭隘的心怀来扩大,整天就知道想着自己的人就是狭隘的人 。修心者就是修心地,心地要善良 , 心地要柔 软,谦逊,谦卑 , 就是把自己放的低一点 。要随顺,就是随遇而安,不论什么事情只要来了我都随着走 。要不浊 , 就是你的心不要被污浊,被染浊 。要纯善,善良不够,还要纯善 , 就是说要非常的干净,要纯洁的善良,而不是表面上的善良 。
要润泽,要圆 润,要能够包容人家 。我们人 体有80%是水分组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水分,要润泽 。然后要寂静,刚刚给你们讲了心要安静下来,然后不要去妄动 。心胸要宽阔,要广大 , 要坚固,心不能不坚固,(心摇摆不定) 。
要明盛,就是要明白,要盛大 , 要宽广,意思就是在明白之后,才宽广 。而不是说你的心胸很大,明盛就是当你明白之后 , 你感应出来的宽广,盛大,那才是有 意义的 。还有就是要清净,要平等,要无相 。
一个有神通力的人,会在自身身上显现出百种身相,就是当一个人乘愿再来有神通力的时候,他可以显现出很多的法 身 。当然神通力也分为很多种 , 比如:有些人是阴阳眼,通鬼神,通地府 , 和人间两道 。而师父是有法 身的,是菩萨的神通力,可以通 天,地,人,也可以知道三世因果 。这种神通力有百种身相,就是身 体和相貌的不一样,就像师父经常到人家的梦里去救 度时 , 师父有时穿的是道袍,有时穿的是西装,有时穿的是和尚的法衣等等 , 这就是百种身相 。
在每一个化身的周围有一百种身相,就是每一位法 身出去,就有近百位弟 子庄严的围绕着护 法,但是这些弟 子不一定都是你们,因为任何的护 法,任何和师父有缘分的人,或任何从天上下来护 法的人,全部都有这个功能来护 法,而是自显的菩萨摩诃萨 。这一法 身出去之后,在救 度众生的时候,有近百位的弟 子(这个弟 子包括今生和过去生中的)所有的各位弟 子,和师父有缘分的全部聚 集在师父的身边在护 法,而且这些不是他们自己要去护 法,自己根本就不知道,是菩萨的愿力自显的 , 诸菩萨摩诃萨 。实际上在师父的法 身出去救人时,那近百位弟 子就全部变成了菩萨,比如:师父在开法 会讲 法的时候 , 你们所有的弟 子在门口,在师父边上,全部都是菩萨在护 法 。
如果不珍惜生命 , 就是在浪费生命 。很简单,如果你不珍惜功德,就是浪费功德 , 等你需要功德的时候,就没有功德了 。就像很多人家里没有钱,就是因为平时没有积累 。
今天继续给大家讲神通力 , 现在的人不是你简单得给他讲一件在生活中 。所发生的真 实的,神奇的事情,他就会立刻接收这件事实的存在,因为现在世上假的东西太多了,谎 言已经是铺天盖地了 , 所以必须要用神通力来劝导众生学佛念经 。一个有神通力的人,会在自身身上显现出百种身相,就是当一个人乘愿再来有神通力的时候,他可以显现出很多的法 身 。当然神通力也分为很多种,比如:有些人是阴阳眼,通鬼神,通地府,和人间两道 。而师父是有法 身的,是菩萨的神通力 , 可以通 天,地,人,也可以知道三世因果 。这种神通力有百种身相,就是身 体和相貌的不一样 , 就像师父经常到人家的梦里去救 度时,师父有时穿的是道袍,有时穿的是西装 , 有时穿的是和尚的法衣等等,这就是百种身相 。
在每一个化身的周围有一百种身相 , 就是每一位法 身出去,就有近百位弟 子庄严的围绕着护 法,但是这些弟 子不一定都是你们,因为任何的护 法 , 任何和师父有缘分的人,或任何从天上下来护 法的人,全部都有这个功能来护 法,而是自显的菩萨摩诃萨 。这一法 身出去之后,在救 度众生的时候,有近百位的弟 子(这个弟 子包括今生和过去生中的)所有的各位弟 子,和师父有缘分的全部聚 集在师父的身边在护 法 , 而且这些不是他们自己要去护 法,自己根本就不知道,是菩萨的愿力自显的,诸菩萨摩诃萨 。实际上在师父的法 身出去救人时,那近百位弟 子就全部变成了菩萨,比如:师父在开法 会讲 法的时候,你们所有的弟 子在门口 , 在师父边上,全部都是菩萨在护 法 。
如果想修成菩萨身得到法 身或神通力(即法 力),要记住几个基本的要点 。
1)菩萨不见人过,菩萨永远看不见人家的过失和过错 。首先,拿这一点来衡量一下自己 , 你们谁能不看见人家的缺点和过错?菩萨是永远不见人家的缺点和过错 。而师父在帮你们开悟时是不一样的,因为师父是为了救 度你们,必须指出你们所有的缺点和过错 , 让你们知道和明白道理,然后好好的修正和改过 。学菩萨是不能看到人非的,不见人过,但见己过,就是说用菩萨的要求来要求自己 , 永远看不到人家的过失,而永远看到的是自己的过失,都是自己的错 。在人间不要论人家的对与错,自己做错了就是做错了,永远是我错,人家都是对的,因为这个世间都是空的,都是假的,是无常的 , 没有什么对和错,只有因和果 。我没有对的,只有错的 , 这样才接近菩萨的境界 。
2)只管耕耘,不计收获,这才是菩萨的境界 。菩萨是只管耕耘 , 只管做功德,从来不考虑 , 今天种了这个善因,以后能得到什么果报?你只要好好的念经 ,拼命的做功德,哪有不报的道理呢?因为因果定律是永远不变的,你今天做了好事 , 种了善因,将来一定会有好的果报 。今天付出马上就要回报的人 , 这种人就是小人 。哪有自己还没有付出就想得到的道理 。
就像有些人问我:“卢 台长我跟着你修行念经了,我会不会好?”就冲着这句话,别修了 , 因为连最基本的信念都没有,怎么样修的好心呢? 
3)无心,学菩萨其中的一个基本点是无心,无心就是菩萨永远没有心 。无心就是说你不瞋恨,没有烦恼,无障碍,因为你连心都没有了,就像人常说的:这个人没心,没肺 。你连心都没有了,想想看你是多么的快乐,但是,菩萨并不是真的无心,而是以众生之心为心,众生的心就是菩萨的心,大家明白了吗?众生之苦,就是师父之苦 , 师父现在是念念想着如何救 度众生于苦海之中 。菩萨就是以众生之心为己心,永远是想着人家 , 他自己是没有心的,所以菩萨是无碍 , 是没有障碍的,这个心永远是没有障碍的 。
我们学习菩萨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一步一步的了解菩萨跟我们人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我们是人,而境界提高了之后就是菩萨了?我们为什么达不到菩萨的境界?所以我们要了解每一地菩萨的境界,这样才能照着每个境界去修为,去学习,去攀登 。首先要正修境界,学菩萨的境界,要清净心地 。在没有学菩萨之前,先要把自己的心地清净,就是先要干净自己的心地,心要安静,然后开发智慧,心静才能开发智慧 。
现代这个社 会是光子时代,过去是原子时代,菩萨是用光照耀我们,给我们灵感,菩萨的意念全部都是用光速来传递的 。大家都知道,只有光才能照到我们心到亮,只有光才能让你明白 , 只有光才能让你明 心见性,就像太阳出来的时候 , 我们的心中是多么的快乐,黑 暗来临的时候,我们的心是沉染于黑 暗的 。为什么我们要把灯开的那么亮,就是因为要让我们看见这个世界永远是明亮的 。
菩萨在追求光 明境界的时候,会运用各种妙法和法 门,来普度众生 。菩萨要达到光 明的境界 , 要有妙法和法 门,末法时期要有法 力才能救 度众生 , 要开发圆 满的智慧,要运用各种法 门和方法来普度众生,来开发众生圆 满的智慧 。
接下去给大家讲修心修行要用各种方法和智能,修心和修行必须用各种方法,就是你今天修心了,你明天修行了,最好的方法和智能是用尽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调节,调柔,来寂静,把自己一颗妄动之心用智慧和能力来调节,调柔,来寂静 。这个心真的很讨厌,看见一点不舒服的东西就妄动 ,妄动就是随便乱动,妄动之心就是不论看见什么东西心都会乱动,比如:看见地上人家丢 了一百块钱,心一动,我该不该检?这就是妄动 。不该看的东西为什么要看呢? 不该想的为什么要想呢?不该你做的为什么要做呢?
人的烦恼就是这样来的,听听这个,看看那个 。如果人家在背后说你不好,你没有听到,你很开心 , 如果听到了,烦恼就生出来了 。人家在背后讲,就说明是不该你听到的 。孔子曰: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视 。不该你听的为什么要听呢? 你本来很开心的,你耳朵听到不该听的话之后,烦恼就生出来了 。大家应该好好想一想,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怎样学佛?
学 法? 应该怎么样来调节柔顺自己的这颗心? 这颗心不要妄动了,这个心要守得住才能修好心,你的心守不住,妄动了,怎么办? 就是要调柔调顺,还有寂静,就是要把自己的心安静下来 , 什么事情都不当一回事 。师父告诉你们在这个社 会当中,要保持秒秒安详 , 如果每一秒都能很安详,你就能保持这个寂静的心 。每一秒都能安详的人 , 
这个人就是一个非常非常有修为的人,他的意念是非常的高尚,它的观念也是非常的高尚,因为他把什么都看穿了,心很平静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能让他心胸荡漾 。只有当心安静下来了,才能克服自己身上的毛?。安_痴 。要把自己妄动之心克服?。?要去除非愿的理想,不能达到的愿望就是非愿的理想 。
慈悲心就是柔和心 , 有了慈悲心的人,心才能柔和 。当一个人讲话很柔 软的时候 , 这个人一定会有慈悲心 。慈悲心要柔和,然后慢慢的升华,就是把慈悲心升华 , 要越来越宽大 。心胸宽大,就能原谅人家,就是把你狭隘的心怀来扩大,整天就知道想着自己的人就是狭隘的人 。修心者就是修心地,心地要善良 , 心地要柔 软,谦逊,谦卑,就是把自己放的低一点 。要随顺,就是随遇而安,不论什么事情只要来了我都随着走 。要不浊 , 就是你的心不要被污浊,被染浊 。要纯善,善良不够,还要纯善,就是说要非常的干净 , 要纯洁的善良,
而不是表面上的善良 。要润泽,要圆 润,要能够包容人家 。我们人 体有80%是水分组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水分,要润泽 。然后要寂静,刚刚给你们讲了心要安静下来,然后不要去妄动 。心胸要宽阔,要广大 , 要坚固,心不能不坚固,(心摇摆不定) 。
要明盛,就是要明白,要盛大,要宽广 , 意思就是在明白之后,才宽广 。而不是说你的心胸很大,明盛就是当你明白之后 , 你感应出来的宽广 , 盛大 , 那才是有 意义的 。还有就是要清净,要平等,要无相 。
恭录  运用智慧德能  调节调柔寂静
善良的心和慈悲心主要从含义不同、条件不同和性质不同来区分 。
一、含义不同
慈悲心指一个人对某物或某事怀有不忍之心 。中国古象雄文化的宗教体系经过幸饶佛陀和不同时期的佛陀传播 , 将 慈悲心、灵魂不灭、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等象雄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更有效和深入地在中亚等广大地区传播 。
善良的心是心地纯洁,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和善而不怀恶意的心 。
二、条件不同
慈悲心,一般的慈悲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爱心 , 除了佛教以外,其它的比如说其它的很多宗教,他们也有这样子的慈悲心 , 他们也可以有,或者是没有信仰的人,也有慈悲心的 , 这些都有 。
善良的心:善良的心不究竟,善良的心有分别,因为善良的心有感情在里面 。善行是善心的结果,而善心是善行的出发点 。
三、性质不同
慈悲心是人的一种感情,指一个人对某物或某事怀有不忍之心 。慈悲心是大乘菩提心,大智度论说:“慈悲是佛道之根本” 。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 , 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佛陀之悲乃是以众生苦为己苦之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 。
没有善良的心怎么会有善良的行动呢,不然,善行的话往往会有两个举动 , 一个就是你们所想的由善心而出发的,还由一个就是出自瞬间迸发的热情,所以没有善心的出发点也可能以善良的行动给别人带来幸福快乐 。
善行与善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给别人一种幸福 , 一种快乐,一种安慰,一种实在的东西,你有了心而没行动 , 人家会感觉到幸福,快乐,安慰吗,也不会 。
阿弥陀佛!
善良的心不究竟 , 善良的心有分别,因为善良的心有感情在里面 。
慈悲是没有任何本别心的大爱,对待一切的众生,无论他们犯了什么错 , 都愿意无条件的帮助他们 。这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
随喜赞叹您能够发救人疾苦的大慈悲之心!这个非常难得!
要知道,度众生固然重要,但是度自己更加的重要 , 好比是想救落水的人,必须先学会游泳才行,您说对不?否则就是泥菩萨过河?。?br />不要有和万物沟通的想法,若是有次妄念 , 您很容易着魔的 。相反,若是您的定、慧不断增长,圆满的自性就能够逐渐的恢复,很多的能力就会自然的出现 。就是说,自己得度了,度众生的能力同时自然就有了 。自利利他,相辅相成 。
【慈悲和善良的区别,佛家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善心是缘生法 , 慈悲心是无缘法 , 大体同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