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是什么,什么是中元节

1、什么是中元节中元节俗称亡人节、七月半,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与清明节、寒衣节并称为三大鬼节 。起于北魏的中元节迄今已千年有余,在这一天,放灯让鬼魂得以转世的习俗时代承袭,并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时代特色 。中元节也称之为“鬼节”,这一天人们要祭祀先人,还有些人在这一天要到河边去放河灯,传说这天是地狱开门值日,已故的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也是鬼节 。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 。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 。
中元节禁忌:1、床头挂风铃,风铃容易招来鬼魂,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2、夜游,八字轻的人尽量不要夜游 。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4、忌偷吃祭品,这些是属於鬼魂的食物 。5、忌乱踩冥纸,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忌乱踩 。在古时代,七月半是民间的祭祖节 , 是追怀先人的一个节日 , 并没有诸多禁忌 , 这些所谓禁忌是在节日发展演变中后世附会的 。
中元节 , 是道教名称 , 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说七月十五)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 有若干农作物成熟 , 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 。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 。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传统的祭祖大节 。

中元节是什么,什么是中元节


2、什么是中元节 中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 , “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 。
【中元节是什么,什么是中元节】 我国有不少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就是其中之一,在不少地区很多人家都会杀鸡宰鸭过这个节日,究竟中元节具体是什么节?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
详细内容01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 。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 , “中元”之名由此而来 。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 。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 , 并相沿迄今 。
02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 , 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 。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03
这个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 。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 , 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 。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
04
依照佛教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是僧徒功德圆满的日子,佛弟子在当天,举行“盂兰盆法会” 。据《大藏经》的记载,盂兰盆是梵语,“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 。“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 , 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这种仪式最早是从目连救母的法会开始流行 。
05
在20世纪20-40年代,七月十四是个隆重热闹节日 。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七月十四节俗的首要内容 。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 。
中元节是什么,什么是中元节


3、中元节是什么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
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
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
扩展资料:
中元节 , 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 , 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 。
七月半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 。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 。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这说法有点牵强,因为很多地方“鸭”与“压”不同音 。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
7月15日是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 , 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七月半 。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 , 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 。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 。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因此南方地区在这一天有普度的习俗 。
佛教典故
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 , 目连知道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 , 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饭一到口边就化为灰焰 , 佛祖释迦牟尼告诉他,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 , 其母方能济度,目莲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后来这一传说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并逐渐演变,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 。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 , 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 , 用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 。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节这一节日 。
道教说法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 。
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 。
七月十五日便称“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旱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相传七月地狱大门开放一个月,所有的无主孤魂全从阴间出来,到阳间找东西吃,因此各地方都纷纷在这一个月举行“普度”的祭祀仪式 。从前,各地轮流进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满满的 , 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殴斗事件;后来的普度便统一在七月十五日举行 。
民间祭祖
民间的祭祖活动一般在七月十五之前进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民间通过一定仪式,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 , 供3次茶饭,直到送回为止 。送回时,烧钱纸封包,称烧“包衣” , 或者还有法事(或佛或道) 。在有些地方(如湖南),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更重要的祭祖的日子 。
中元节又称亡人节、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 。民间普遍开展祭祖活动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 。中元节一般是七天 , 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 。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 , 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 。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 。因此要分别祭奠 。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 , 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 。”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 。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 , 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 , 又叫“送亡人” 。
十五日(中元节) 俗称“七月半”、“鬼节” 。传说是日阴间阎王开鬼门,各家遂在神龛设供恭迎祖先亡灵 。僧道两家竞办法 会,亦称“孟兰盆会” 。有“释氏兰孟,盛于此日;道门宝盖,献 在中元”之说 。市民无论贫富均购钱纸、金箔,叠成纸锞 , 装入 厚纸袋中,上书亡人姓名,然后焚烧,谓之“烧包袱” 。《汉口竹枝词》云:“终岁何曾祭祀供,中元包袱万家同” 。中元节 , 俗谓冥间众鬼放假,到阳间享祭 。是日多由善堂募 资延僧众办“盂兰会” 。于路旁搭台,燃灯点烛,奏乐念经 , 然后 丢包子、馒头于台下 , 谓之“济孤魂、野鬼” 。但包子、馒头为活 人抢得,妇女抢到包子,语可“来年得子”,小孩抢得则“一生不受惊吓”,乞丐更是多多益善 。
中元节又称亡人节、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 。民间普遍开展祭祖活动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 , 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 。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 。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 , 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 。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 , 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 , 老亡人后回 。因此要分别祭奠 。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 , 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 。”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 。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 。道教认为 , "三元"是"三官"的别称 。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 , 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 。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 , 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 。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 。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 。在南方,亦称“鬼节” 。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 。节日这天 , 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
也叫七月半、鬼节、盂兰盆节、斋孤、施孤、亡人节 。
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 , 道教称为中元节 , 佛教称为盂兰节 , 民间旧称鬼节 , 七月半 。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
中元节是什么,什么是中元节


4、中元节是什么节日中元节是一个祭祖的节日,俗称为鬼节、祭祖节,中元节在每年的七月半,即阴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 。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 。
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
中元节习俗
1、吃鸭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 。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这说法有点牵强,因为很多地方“鸭”与“压”不同音 。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
2、烧纸
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 。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 。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无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
3、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 。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 。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 。
中元节是什么,什么是中元节


5、什么是中元节?中元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号,农历七月十五号零点开始,农历七月十五号二十四点结束
中元节,也称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