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研人员测出量子隧穿时间上限】
自量子力学建立以来 , 关于量子隧穿的发生是否需要时间一直饱受争议 。 近日 ,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柳晓军团队公布其与俄罗斯、澳大利亚科研人员的合作成果 , 首次将基于“阿秒钟”的隧穿时间测量拓展到分子体系 , 得出该时间上限为10阿秒(1阿秒=10-18秒) 。
量子隧穿效应是指在微观世界中电子等微观粒子能够穿越高于自身能量位垒势的“奇异”行为 。 量子隧穿对理解众多自然现象 , 如恒星核聚变、放射性衰变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同时也是扫描隧道显微镜等现代科学仪器的物理基础 。
针对飞秒强激光场条件下原子内发生的电子隧穿电离是否需要时间这一问题 , 科学界提出“阿秒钟”方案 , 通过将隧穿时间转化为隧穿电子发射角度的偏转 , 从光电子谱动量分布中读取隧穿时间信息 。 但过去10多年来 , 不同研究小组基于“阿秒钟”方案 , 结合不同原子体系开展研究得到的结论却大相径庭:隧穿电离或许瞬间发生 , 或许需花费百阿秒量级的时间 。
围绕这一争议 , 柳晓军团队及合作者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离子碎片测量的分子“阿秒钟”方案 , 将隧穿时间测量首次拓展到分子体系 。 研究团队将该方案应用于氢气分子的强场隧穿电离研究 , 得到的隧穿时间上限为10阿秒 , 这与前人基于氢原子隧穿电离研究得到的隧穿瞬间发生的结论一致 。
柳晓军介绍 , 分子“阿秒钟”方案可望拓展用于其他复杂分子体系 , 进一步研究如分子结构、分子轨道对称性等复杂分子特性对强场隧穿电离过程的影响 , 进而深化对量子隧穿时间相关问题的认识 。 相关研究成果最近已发表在物理学权威杂志《物理评论快报》上 。
推荐阅读
- 研究人员发现医疗软件漏洞 将导致诊断结果有误
- 量子计算研究人员成功将数据传送到钻石内
- 关爱残疾人员共建和谐社会手抄报 关爱残疾人员共建和谐社会手抄报画法
- CAD外部参照怎么分解 cad中外部参照怎么分解
- 美人员发明新型液压泵 或可用于太阳能发电
- 伦敦研究人员用光传输网络信息 网速10Gbps
- 退休职工死亡家属可以享受哪些待遇,企业退休人员死亡后家属待遇
-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创造出“可编程”水滴
- 研究人员通过对皮皮虾的研究开发出更佳的自动驾驶汽车摄像头
- 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柔软可穿戴的健康监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