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测量天体坐标位置常用的仪器是,古代测量天体的仪器中最著名的是什么?

1、古代测量天体的仪器中最著名的是什么?测量天体的仪器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在历史进程中 , 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时期发明和制造了各种测量天体的仪器 , 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 。
我国古代测量天体的仪器最著名的是浑仪和简仪 。这两件仪器的制造,是我国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一大飞跃 , 是当时世界上的一项先进技术 。
浑仪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用来测量天体坐标和两天体间角距离的主要仪器 。简仪是重要的观测用仪器,由浑仪发展而来 。
简仪

古代测量天体坐标位置常用的仪器是,古代测量天体的仪器中最著名的是什么?


2、古代的天文计时工具有哪些?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有:
1.日晷 。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
2.圭表 。
圭表是我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 。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
3.漏刻 。
漏刻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铜壶漏刻是公元1745年制造的,最上面漏壶的水从雕刻精致的龙口流出,依次流向下壶,箭壶盖上有个铜人仿佛报着箭杆,箭杆上刻有96格,每格为15分钟,人们根据铜人手握箭杆处的标志来报告时间 。
4.浑仪 。
浑仪是中国古代用于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观测仪器 。它是由一重重的同心圆环构成 , 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圆球 。有资料表明,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中国就已经使用浑仪观测天象了,比古希腊约早60年 。
5.天体仪 。
天体仪,古称“浑象”,是我国古代一种用于演示天象的仪器 。我国古人很早就会制造这 种仪器 , 它可以用来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月、星辰的相互位置和运动规律,可以说天体仪是现代天球仪的直接祖先 。
6.水运仪 。
水运仪象台是在北宋时代把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结合在一起的大型天文仪器,是苏颂、韩公廉等人在开封设计制造的 。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开始设计,到元佑七年全部完成 。
古代测量天体坐标位置常用的仪器是,古代测量天体的仪器中最著名的是什么?


3、中国古代测量天体坐标位置常用的仪器是中国古代测量天体坐标位置常用的仪器是浑仪,它由瞄准待测天体的窥管、反映各种坐标系统的读数环、支承结构和转动部件等构成 。当窥管对准待测天体后,就可以从多组环圈读出天体的几种坐标 。
浑仪是以浑天说为理论基础制造的 。在古代,“浑”字含有圆球的意义 。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形状像蛋壳,出现在天上的星星是镶嵌在蛋壳上的弹丸,地球则是蛋黄,人们在这个蛋黄上测量日月星辰的位置 。因此,把这种观测天体位置的仪器叫做“浑仪” 。
浑仪的改进和完善
浑仪的改进和完善 , 经历了一个由简而繁,而又由繁而简的历程 。从汉代到北宋,浑仪的环数不断增加 。首先增加的是黄道环,用以观测太阳的位置 。接着又增加了地平环和子午环,地平环固定在地平方向,子午环固定在天体的极轴方向 。这样,浑仪便形成了二重结构 。
唐代起,浑仪又发展成三重结构 。最外面的一层叫六合仪,由固定在一起的地平环、子午环和外赤道环组成,因东西、南北、上下6个方向叫六合,故名 。第二重叫三辰仪,由黄道环、白道环和内赤道环组成 , 可以绕极轴旋转 。其中白道环用以观测月亮的位置 。最里层是四游仪 。
北宋时,又增加有二分环和二至环,即过二分(春分、秋分)点和二至(夏至、冬至)点的赤经环 。
古代测量天体坐标位置常用的仪器是,古代测量天体的仪器中最著名的是什么?


4、我国古代测量天体坐标位置常用的仪器我国古代测量天体坐标位置常用的仪器是浑仪 。浑仪是以浑天说为理论基础制造的,主要由瞄准待测天体的窥管、反映各种坐标系统的读数环、支承结构、转动部件等构成 , 可以从多组环圈读出天体的几种坐标 。
我国古代测量天体坐标位置常用的仪器
浑仪的制造始于汉落下闳,唐代李淳风设计了一架比较精密完善的浑天黄道仪 , 到了元代时期,郭守敬将其简化并创制了简仪 。
浑仪,又叫做v玑玉衡、玑衡 , 最基本构件是四游仪、赤道环,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中国就已经使用浑仪观测天象,比古希腊早约60年 。
浑天说是古代的一种宇宙理论,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蛋丸,地如鸡中黄” , 天的大圆分为365.25度,黄道斜交大圆,黄赤道交角为23.25度 。
古代测量天体坐标位置常用的仪器是,古代测量天体的仪器中最著名的是什么?


5、古代用来测量的仪器有那些?我国古代使用的的天体测量仪器主要有浑仪、简仪等;表演天体视运动的仪器主要是浑象等 。
浑天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宇宙理论 , 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蛋丸 , 地如鸡中黄",天内充满了水,天靠气支撑着,地则浮在水面上 。天的大圆分为365.25度,浑天旋轴两端分别称为南极、北极,赤道垂直于天极,黄道斜交着天的大圆,黄赤道交角为24度 。
浑仪正是以此为基础而设计的 。我国浑仪的发明大约是在公元前四世纪至 公元前一世纪之间(即战国中期至秦汉时期) 。早期的浑仪比较简单,经过历代天文学家的改进,到了唐代,由天文学家李淳风设计了一架比较精密完善的浑天黄道仪 。整个仪器分为三层 , 外层叫六合仪,包括地平圈、子午圈和赤道圈 。中层叫三辰仪,是由白道环、黄道环和赤道环构成 。里层叫四游仪,包括一个四游环和窥管 。现存明制浑仪基本就是这种结构,所不同的是取消了三辰仪中的白道环,而加上了二分环和二至环 。由于浑仪的圈环过于复杂,遮掩天区 , 影响观测,所以元代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将其简化,创制了简仪 。
 ?。?)简仪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于公元1276年创制的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 。因将结构繁复的唐宋浑仪加以革新简化而成,故称简仪 。它包括相互独立的赤道装置和地平装置,以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 365.25 日分度 。简仪的赤道装置用于测量天体的去极度和入宿度(赤道坐标),与现代望远镜中广泛应用的天图式赤道装置的基本结构相同 。它由北高南低两个支架,托着正南北方向的极轴 , 围绕极轴旋转的是四游双环,四游环上的窥管两端安有十字丝,这是后世望远镜中十字丝的鼻祖 。极轴南端重迭放置固定的百刻环和游旋的赤道环 。为了减少百刻环与赤道环之间的摩擦,郭守敬在两环之间安装了四个小圆柱体,这种结构与近代"滚柱轴承"减少摩擦阻力的原理相同 。简仪的地平装置称为立运仪,它与近代的地平经纬仪基本相似 。它包括一个固定的阴纬环和一个直立的、可以绕铅垂线旋转的立运环,并有窥管和界衡各一 。这个装置可以测量天体的地平方位和地平高度 。简仪的底座架中装有正方案,用来校正仪器的南北方向 。在明制简仪中正方案改为日晷 。
简仪的创制,是我国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一大飞跃 , 是当时世界上的一项先进技术 。欧洲直到三百多年之后的1598年才由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发明与之类似的装置
我自己想的答案是 : 称,尺
以下来自百度知道
2007-6-24 17:10 玄曦迷 | 二级
“准、规、矩”是古代使用的测量工具 。
“准”是古代用的水准器 。这在《汉书》上就有记载 。“绳”是一种测量距离、引画直线和定平用的工具,是最早的长度度量和定平工具之一 。禹治水时 , “左准绳”就是用“准”和“绳”来测量地势的高低,比较地势之间高低的差别 。“规”是校正圆形的用具 。“矩”是古代画方形的用具,也就是曲尺 。古人总结了“矩”的多种测绘功能,既可以定水平、测高、测深、测远,还可以画圆画方 。一个结构简单的“矩”,由于使用时安放的位置不同,便能测定物体的高低远近及大小
【古代测量天体坐标位置常用的仪器是,古代测量天体的仪器中最著名的是什么?】腰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