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喝腊八粥?腊八粥的习俗来历
农历历十二月初八, 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地区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 。
在河南, 腊八粥又称“大家饭”, 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 据说当年岳家军讨伐金虏在朱仙镇节节胜利, 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来, 在回师路上, 将士们又饥又饿, 沿途的河南百姓纷纷把各家送来的饭菜倒在大锅里, 熬煮成粥分给将士们充饥御寒, 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 。 随后岳飞遇害风波亭, 为了怀念这位民族英雄, 河南民众每逢腊八这天, 家家都吃“大家饭”, 以示怀念 。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 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 合水煮熟, 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 以作点染 。 ” 。 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 是古代蜡祭的遗存 。 《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 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 和米共煮一锅, 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 腊八粥又和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和美食文化结合, 称为养生佳品 。 还有一种说法: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菩萨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 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 。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 后来材料逐渐增多 。 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 谓之‘腊八粥’” 。 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 。 所用材料各有不同, 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 。 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 。 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 既可口有营养, 确实能增福增寿 。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 是十二月初八, 古代称为“腊日”, 俗称“腊八节” 。 从先秦起, 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
腊八这一天有了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 已有一千多年 。 最早开始于宋代 。 每逢腊八这一天, 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 到了清朝, 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 在宫廷, 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 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 在民间, 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 祭祀祖先;同时, 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 馈赠亲朋好友 。
【为什么喝腊八粥?腊八粥的习俗来历】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 争奇竞巧, 品种繁多 。 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 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 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 。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 就开始忙碌起来, 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 再用微火炖, 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 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
更为讲究的人家, 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 再放在锅中煮 。 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 。 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 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 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 桃仁作为狮脚, 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 。 然后用糖粘在一起, 放在粥碗里, 活象一头小狮子 。 如果碗较大, 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 。 更讲究的, 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 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 。 这种装饰的腊八粥, 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
推荐阅读
- 川菜为什么能够受到大家欢迎
- 鸡蛋敷淤青为什么变黑 鸡蛋敷淤青会变黑的原因
- 最爱喝酒国家排名中国排第二
- 腊八节的小吃和寓意
- 为什么tnt叫七个土豆
- 孟子被后世尊为什么 孟子被人们称为什么
- 马克思是什么家 马克思被称为什么
- 开水器不加热怎么回事 为什么开水器突然不加热
- 颜氏家训是谁写的被称为什么 颜氏家训被称为什么
- 大年初二为什么要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