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句话

前面写过文章“也谈 多闻数穷 , 不若守中” 。这一句?其实?可作为?解?《道德经?》的?钥匙? , 建议?看一下?我的?文章? 。
题外话:看道德经 , 若无有滞涩 , 句句都会有“运用之妙 , 存乎一心”之感 , 而此根本 , 通儒通道亦通佛 , 三教本就一母生 , 无分高下 。正如陆九渊所说 , 千圣出 , 所悟皆是一理 。因为真相只有一个 。
说回此文正题:
帛书版这一段是这样的:天地不仁 , 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 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 , 其犹橐籥与?虚而不屈 , 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 , 不若守于中 。


郭店楚简 , 只有这一句:天地之间 , 其犹橐籥与?虚而不屈 , 动而愈出 。


而“多闻数穷 , 不若守中” , 我感觉这句其实是一个注解 , 应该是后人加的 , 怕人对前面天地如风箱这个比喻理解偏了 , 所以才加的 。这句加的虽然从行文、用义上不如老子原文古朴深邃 , 类似于大白话 , 但作为解读整篇道德经的钥匙却正好合用 , 所以我才着重说它 , 一定要重视这句话 。(请翻我前面的文章 , 建议要看一下 。)
【也谈“多闻数穷 , 不若守中” - 今日头条】***/is/eUqV6e7/


天地之间 , 其犹橐籥与?虚而不屈 , 动而愈出 。


字面意思:天地之间 , 正如(冶炼炉用的)风箱(想象一下 , 作用类似于脚踏打气筒) , 中空而伸展(不屈) , 所以才能一发动更加有作用……
这字面意思有点浅薄 , 民国时候 , 著名学者吕思勉在他的名著《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写到:今《老子》书词义甚古……若只得这样的解释 , 实在是有些小看老子了 。一本老子五千言 , 句句皆是写“道” , 虽说大道至简 , 那是说的道生一 , 本无极 , 根是先天 , 是归一、返无 , 至简但不可说 。一说即是后天 , 则是三生万物 , 顺则繁(道生万法 , 成就凡间) , 逆则先(回归先天即是仙) 。
这里需要注意 , 虚(字面意思指不是实心的) , 符合文中其他部分的无为 , 虚怀若谷的意味 , 空屋才能住人 , 虚才能容物 。但“不屈”呢?如果是按上善若水 , 柔弱胜刚强之意 , 应该是“屈”才对 。这里可是不屈(不弯曲)啊 。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个转折 。因为光虚不行啊 , 还得不屈才得空能容 , 因不屈而能屈 , 屈则能出 。这其实也是做人的道理 , 虚怀若谷 , 能屈能伸 , 才得大用 。伸的越高 , 越能容 , 才能屈的越深 , 动而出者愈多 。
“天地不仁 , 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 以百姓为刍狗 。”这两句用词比较偏情绪化 , 以楚简看老子行文都很中性 , 最多说“大道废 , 有仁义” 。所以 , 这两句应该也是后加的 。




另外 , 引申一下:老子行文多是相对而出 , 上一句正 , 下一句大多就反 。如有无相对 , 美恶相对 , 曲直相对等等 , 此都是二元相对生 。相对 , 相生 , 此为阴阳所化之二极 , 道生一 , 一生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