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一日三餐还是一日两餐

我是金风,点击右上角关注,欢迎评论!
说到我们现代人一日三餐或者一日四餐的习惯,是生活水平和条件的改善而形成的,而古人一日两餐的生活习惯也和当时的生活习惯和条件有直接关系,我们不说多远的古代,因为那是要从历史书籍中查询资料的,就说说是什么时候从一日两餐全民普及到一日三餐吧 。

古代是一日三餐还是一日两餐


众所周知,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前,中国并不是所谓的工业化国家,工业化程度不高,社会延续了之前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城市化程度也并不高,人口主要以广大的农村人口为主,我记得本人的祖父母辈的生活习惯都是一日两餐,早上9点前后吃一顿,下午4点前后吃一顿,没了 。为什么呢?这和当时的生产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当时的人们以耕田劳作为主(这部分农业人口占据了中国的绝大多数),早晨很早就出门去地里劳作,经过几个小时的劳作,已经饥肠辘辘,所以9点前后就要进食,然后接着去田地里耕耘,到了中午两三点的时候,气温升高不适合劳作,就可以收工回家,到了下午4点左右就可以进食第二餐了,农村生活其实很简单,吃了晚餐就没什么事了,只有少部分人还会继续去地里做活,大部分就无所事事的在村里闲逛,聊天,打牌 。所以,生产习惯决定了一日两餐的生活习惯 。
古代是一日三餐还是一日两餐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百废待兴的基础上,新中国开始了从农业化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迈进的步伐,在“五年计划”的实施进行过程中,大量的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进入城市,为新中国的崛起腾飞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这个时期,大批的苏联援华专家来到了中国,帮助中国建设工业系统,大型桥梁建筑设施,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苏联人看到了中国人的一日两餐的生活习惯,觉得很不科学,于是提出要一日三餐制,加入了早餐才能够应对一天的工作强度,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日三餐制度才在中国开始推广,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一日三餐的生活习惯也被中国百姓所接受并适应,到了现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好多人有了一日四餐的习惯,先不说习惯好不好,这是生活生产方式改变所决定的 。
我是金风,点击右上角关注,欢迎评论,一一回复!
这里要分开来讲,宋之前为一日两餐、汉以后有“加餐”、晚清才正式形成一日三餐的习惯 。
古代是一日三餐还是一日两餐



可能我们现代人都已习惯一日三餐,但大家知不知道秦汉以前的古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因为农业的不发达,粮食实际上十分的有限,所以即使是两顿饭这点也是要视人区别对待的 。
在商朝之前的部落时期,因为食物的匮乏,人们没有一个固定的吃饭时间,到了商朝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这才逐步形成了定时吃饭的习惯 。

古代是一日三餐还是一日两餐




商朝起,人们以两餐制,第一餐在每天的上午7-9点进食,称为“大食”;第二餐则在下午的3-5点,称为“小食” 。因为两餐的时间‘约定成俗’,这两个时间点也被纳为了“时辰”专名 。

【古代是一日三餐还是一日两餐】到了宋朝以后,小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而来的是宋朝人们夜生活的逐步丰富,人们开始有了吃夜宵的习惯(某种意义上的一日三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