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和成本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平衡?

质量和成本的关系提高质量导致成本增加?还是成本降低?这样的问题没有限制条件,没有事实背景,属于比较笼统的,开放的话题或问题 。开放的问题就需要设定边界,设定条件,进而形成闭环,才能更好的回答或解答问题 。这也可以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可以说是“实事求是” 。提高质量是否会导致成本增加?先问清“青红皂白”,先了解其意图,才能找到更合理的答案 。是为了推脱责任?还是为了真正解决问题?是把成本增加当成了借口?还是被成本限制了想象?出发点是什么?难道质量和成本真的很矛盾吗?是可以调和的矛盾?还是属于不可调和的矛盾?什么情况下可以调和?什么情况下不可调和?矛盾到什么程度?什么程度才是合理的程度?什么程度才是质量和成本的动态最佳平衡 。本文章为“质量管理之行”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质量管理之行” 。先举一些简单的和典型的例子 。有时所谓的质量问题,仅仅是执行力问题,或者是技术问题,工艺问题等,当然也可能是管理和流程问题 。比如首件检验或制程检验没检验好,时常导致批量不良,而且是人为原因导致的,或者是执行力原因,不涉及作业方法和技术问题,属于“可控”的类型,像这样的情况,解决了质量问题的原因,就能提升质量,而且因为减少了批量不良,还降低了成本 。如果是可控的,本应该就做好的产品,结果却做出了不良,像这样的情况,力所能及地做好质量,反而是降低成本的 。本不该浪费的,把本应该做好的事情做好,既是质量提升也是成本降低 。本文章为“质量管理之行”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质量管理之行” 。比如因为工装设计问题,属于导致工艺不稳定,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如果工装设计问题是不应该发生的问题,属于设计能力之内的,属于成熟的设计或技术,属于工作失误造成的工装设计问题,即便需要增加成本修改工装,也不能就简单地归结于因为“质量提升”导致了成本增加,因为其本质是工作失误导致的成本增加和质量问题 。如果需要重新修改或调整工装,当然也需要增加成本,这样的成本增加虽然是“以质量的名义”,但是能完全让质量“背锅”吗?应该做好的,但是没有做好,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不能简单地说成是“以质量提升的名义”增加成本,而是因为设计问题或设计原因增加了成本 。本文为“质量管理之行”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质量管理之行” 。因为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会涉及到影响质量的各个要素或活动,从表面看都是质量问题,但是要想解决这些表面的质量问题,还是需要进行5W分析,找到根本问题才能真正解决“质量问题” 。从表面看都是质量问题,再往下分析就是工艺问题,设计问题,制造问题,作业问题,管理问题,执行力问题等 。从表面看,从过程所有者的角度,才是质量职能或质量部门的质量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角度,从发生原因的角度,是工艺问题,是设计问题,是各职能或各部门的问题 。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认知,也会有不同的观点及分歧 。有时,仅仅是为了责任的推脱和内部博弈,才会一直停留在表面问题,但是,停留在表面,可能一直不利于或无法解决实质问题,导致公司内耗严重 。接着上面的案例继续说 。如果工装设计问题导致的质量风险很大,需要修改或调整工装,当然也需要增加额外的成本 。如果仅仅是从投入产出角度,从短期的或局部的角度,质量提升带来的回报或收益可能小于成本增加,但是规避了质量风险或质量索赔,这样的情况其实是以质量风险为重点,不能也不适合简单地计算成本投入和产出 。有时候,需要从长期的,全局的,风险预防的角度计算整体利益,而不是计算当前或短期的利益 。比如,增加100万成本,在一定时期内产品的不良成本(制造成本角度)只能降低50万,但是如果不增加成本投入,这些质量问题可能或已经发生了顾客索赔,这就需要考虑售后成本或外部质量成本,有的甚至是潜在的风险 。就像检验或检查是不增值的,但是能降低或预防潜在的风险损失,在不增值的检验方面投入多少,取决于质量风险或潜在的质量损失 。如果工装的设计问题需要花费100万修改,但是提升了合格率,在一定周期内产品的不良和报废成本能降低200万,这样的所谓的质量提升,也能降低总体成本,而不是增加成本 。虽然对于公司来讲,还是增加了成本,因为如果设计不出问题,连这100万都不需要额外投入 。本文章为“质量管理之行”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质量管理之行” 。再说一下其他的情况 。如果现在的质量风险可控,但是还想提升质量水平,比如从500PPM提升到10PPM,需要在硬件或工艺上投入大量的成本,而且质量提升又不能为公司带来合理的利益,和公司战略或策略也不一致,这样的质量提升仅仅是增加成本而已 。所以,在质量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质量成本或质量和成本需要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比如质量成本中的预防成本太高,但又不能明显提升产品价格,不能为公司带来合适的“利益”,这样的质量成本就属于“质量浪费”,属于“质量过剩” 。什么样的质量水平更合适?什么样的质量成本更合理?这和产品特点,顾客需求,风险及影响有关,需要综合考虑 。比如普通的日用品,对顾客的影响一般,如果用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方式去要求和管理,有时可能就不合适,即便从产品价值和利润的角度,质量成本的投入和产出可能也不合适 。“质量成本”这个工具方法可以有很多用处和很多用法,也能说明和暴露很多问题,关键是怎么用 。很多时候,需要用数据说话,而且还需要用财务数据或“金钱语言”来说才能促进沟通和共识 。有时候,所谓的“质量提升会导致成本增加”,只是公司内部博弈或内耗的理由和托词 。比如因为管理问题,导致执行力问题,进而导致质量问题和质量损失,类似这样的情况其实是把质量当作了“背锅侠” 。有的部门会说,要想做好质量,就需要更高能力的员工,更先进的设备,更先进的技术等,进而说成是提升质量需要增加成本,这都是“小而化大”,把具体问题上升到模糊和笼统的问题 。有时,有的事情要想解决就需要“大而化小”,把大的问题转化为小的问题,具体的问题,才能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 。如果投入500万,但是没做好“本职工作”,没做出相应的500万的产出和质量水平,就说是人员能力不足,设备不先进,这样的说法就有点不合适了 。有的时候,有的公司,是因为管理方式不合理,管理效率低,体系流程差,没有充分发挥出资源的潜在价值,但是,有些管理人员想增加资源和成本的方法,来弥补管理问题或其他问题,这样的情况也需要注意 。“土豪”才不在乎钱,“土豪”公司才不在乎资源和成本的投入产出,“土豪领导”才只会仅仅靠资源达成目的,而忽视人的因素和方式方法 。本文为“质量管理之行”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质量管理之行” 。比如丰田的生产方式和研发体系,都是在追求低成本下的高品质,既要高品质,也要低成本 。矛盾的程度怎么样?在什么情况下不是矛盾?在什么情况下是可以调和的矛盾?也正是因为这样看似矛盾的目标追求,丰田在过去的时间内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如果被表面的矛盾限制了想象,限制了行动,那就是坐以待毙;如果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矛盾,那就“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何提升体系流程的能力和水平?如何提升管理水平?以便在“低成本高品质”的前提下持续输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为什么会有成本企划和成本目标?成本目标就是产品开发的一个限制条件或制约条件,当然有时也可以说成是过程的输入或要求 。有时,正是有了这些目标或限制条件,才促进了方式方法的改变甚至是变革,也找到了更多的方法来达成“高品质,低成本”的目标 。如果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从主观上就认为质量和成本就是对立的,矛盾的,没有看到统一的一面,那就是被固有思维或意识限制 。所以,有时候,变革需要先从思想意识的改变开始,从文化开始,从态度开始……体系流程中承载了基本常识,基本逻辑,基本的管理理论,最佳实践等,体系流程也体现了“产品实现”或“产品开发”的战略战术或方式方法,体系流程或方式方法能不能满足“高品质低成本”的目的和目标,取决于体系流程的水平或“质量” 。当前的问题或矛盾,如果找到新的方法,可能算不上什么难以解决的矛盾,这也是体系流程升级和变革的动力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管理工具、方法、概念?都是为了解决一些问题或矛盾 。本文章为“质量管理之行”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质量管理之行” 。有矛就有盾,有矛盾就有解决方法,同时矛盾也是变化的,之前解决不了的矛盾或问题,不代表以后也解决不了 。从以往的事实来看,不管是汽车行业,还是消费电子行业,成本下降了很多,功能提升了很多(用广义的质量概念,功能提升也属于质量提升),质量也提升了很多,从宏观上和整体上,这也正好说明成本降低和质量提升是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同时发生的,质量提升并一定就增加成本 。本文为“质量管理之行”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质量管理之行” 。比如,用100元的成本应该可以得到A等级的品质,但是因为管理不善或效率低下,只得到了-A的品质或B的品质,从B到A或从-A到A的品质提升需要成本吗?有时候,成本和质量是一件事的不同维度,是辩证统一的,需要找到一个更为合适的平衡点 。如果是片面地追求质量而导致成本增加,属于无意义的或不合理的质量提升,甚至是质量过剩或质量浪费,那可以称为所谓的“质量和成本矛盾” 。如果投入的成本未达到应该达到的质量水平,那就解决真正的问题或原因,而不是转移概念,说成是质量和成本的矛盾,相反,解决了问题,达到了应该达到的质量,反而会降低成本 。应该做好的,能做好的,而没有做好,这是质量控制的矛盾,也可能是执行力的问题,还可能是管理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认为是成本和质量的矛盾,更不能用质量和成本的矛盾来掩盖真正的矛盾 。有时,找到真正的矛盾,找到真正的问题,而不是被质量和成本的矛盾这样笼统的概念来掩盖真正的矛盾 。质量管理之行分享质量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知行合一!理论指导实践,理论结合实践;之: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行:在质量管理的路上行走,探索,发展,实践……是职业,也是人生的一部分,表示热爱并践行,也表示坚定 。接着再说一说其他的情况,如果100元的成本只能得到A等级的品质,要想得到A 的品质,还需要再额外增加100元的成本,这种情况算是质量和成本的矛盾吗?其实这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时因为品牌建设的需要,需要高品质来提升品牌形象,或者是公司想通过品牌价值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来助力公司未来的发展和营销,这样的成本增加,算是成本和质量的矛盾吗?有的企业因为公司的发展策略,前期比较重视营销和广告,随着公司发展以及策略的转变,现在需要将重点转到产品竞争力以及品质提升上,把之前的广告资源或营销资源转移到了品质提升上或是产品提升上,这样的品质成本增加算是成本和质量的矛盾吗?如果品质能提升,能有助于占领市场份额,能实现市场份额的扩大,恰好公司的策略是想通过产品质量的差异来占领市场,甚至是在一定时间内亏本销售,以便进攻竞争对手,然后再形成更有利的市场优势,这样的品质成本投入算是矛盾吗?如果增加的成本能提升产品价格,或者是能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或者是能带来更多的价值和利益,这样的成本增加和质量是矛盾吗?另外,质量是一个很广义很广泛的概念,如果从满足顾客需求和顾客满意的角度来讲,质量的内涵会更加丰富 。如果仅仅是把质量当作满足图纸要求或设计要求,这样的质量定义或质量视角可能就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果把质量当作品牌建设的基础,把质量当作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武器”,那质量和成本又是什么关系?成本和质量的矛盾是一个很笼统的话题或概念,是一个有待更加具体化的矛盾,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应该能做到,但是没有做到,这样的成本和质量损失是不应该的,应该解决问题的原因,而不是归责为质量和成本的矛盾 。如果质量成本的提升能带来更多的利益或价值,成本的投入产出是合理的,或者是实现了公司的某些策略,品质只是策略的要素而已,这样的成本不仅仅是为了质量,而是为了公司策略的达成,是实现公司战略的方法或工具 。本文为“质量管理之行”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质量管理之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