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爱吃的黄辣丁,南方人喜食的昂刺鱼,其实都是黄颡鱼 。 但是,个头小、出肉率低、生长慢的黄颡鱼着实让吃货们等得心急 。 21日,采访人员从南京大学获悉,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李凯彬课题组与该校模式动物研究所赵庆顺课题组以及南京尧顺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培育出生长快速、肉质量高和规格大的新品系黄颡鱼 。 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水产养殖鱼类的基因敲除,该成果已发表在《水产养殖》杂志上 。
黄颡鱼是一种优质高档经济鱼类,为农业部十大重点推荐水产养殖品种之一 。 科研人员采用第一代基因组编辑技术——锌指核酸酶技术,成功敲除了黄颡鱼的肌肉生长抑制素(以下简称肌抑素)基因 。
【基因编辑技术“剪”出肉多个大黄颡鱼】肌抑素缺失鱼的性状可通过外观表型直接分辨 。 该新品系黄颡鱼的肌肉组织生长高效,至30日龄时就开始出现明显的双肌表型,表现为头部和背鳍之间形成两个明显突出的肌肉团,且随着日龄增长而变得更加明显 。 在第80天和210天时,体重分别比同胞野生型的增大27%至37% 。
肌抑素基因是一个控制动物生长的重要基因 。 多种定向选育获得的优良品种家养动物,如牛、绵羊和狗等都携带了肌抑素基因的自发突变 。 携带这些自发突变的家养动物均呈现出“双肌”表型,肌肉含量比肌抑素基因正常的品系显著增高 。
与传统的转基因技术不同,基因组编辑技术实现的目标基因靶向突变和天然的基因自发突变相同,均体现为在基因组水平上缺失或增加了几个核苷酸,其对基因的影响远比人们可以接受的包括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及太空育种对物种基因组的破坏要小得多 。
推荐阅读
- 我国科学家找到影响热带玉米产量关键基因
- 基因药物疗法可治心肌梗死
- 基因编辑猪器官移植猴子身体 未来有望植入人体
- 基因治疗又遇挫折
- 同一个基因“发明”了血红蛋白
- 水稻基因组“垃圾DNA”的真相
- 转基因蚊子试验惹争议:想让蚊子不孕不育,却产生了新变种?
- 英国基因专家:消费级基因检测结果未必可信
- 基因检测,真能帮我们预测智商吗?
- 如何快速“发家致富”?基因组用了这种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