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 《生物通讯》在线发表了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团队的一项最新成果 。 这是该团队继2013年在《自然》发表论文之后 , 对早白垩世鸟类标本研究取得的又一进展 。
从恐龙到鸟的演化涉及一系列关键特征的改变 , 生殖器官就是其中之一 。 例如 , 雌性恐龙体内和现在的爬行类动物相似 , 仍保存两侧的卵巢及输卵管 , 但绝大多数现生鸟类的雌鸟仅保留了左侧的卵巢及输卵管 。 从什么时候开始 , 鸟类丢失了一侧的输卵管呢?
2013年 , 周忠和团队在白垩世的热河鸟类以及反鸟类中 , 发现早期鸟类显然已经只保留一个有效的卵巢和一条输卵管(身体左侧) , 进而推测身体右侧卵巢和输卵管的退化消失可能发生在恐龙向鸟类过渡的阶段 , 很可能与适应飞行需要的体重减少有关 。 这项研究弥补了“从恐龙到鸟”的缺失一环 , 然而论文发表后 , 部分学者在质疑软组织能否保存如此长时间的同时 , 猜测卵泡化石实际上是胃部内未被消化殆尽的植物种子 。
该团队Alida Bailleul、李志恒、邹晶梅等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CT、能量色散X射线谱、传统的骨组织切片染色等技术手段 , 对“疑似”卵泡和现生标本作了对比研究 。
新研究不但进一步确认了这是卵巢滤泡化石 , 更展现出该组织的高分辨细节特征 , 包括可收缩的肌肉、血管化的组织 , 这些都和现生的鸟类正在形成的蛋黄周边的组织相似;而平滑肌纤维、胶原蛋白纤维、血管等软组织的发现都和早期研究论文中提出的假设吻合 , 与食入种子的假设不符 。
【研究破解早白垩世鸟类繁殖系统之谜】该研究还发现 , 反鸟虽然也有一个功能性的卵巢和输卵管 , 但是它们卵泡发育速率相对于现代鸟类要慢 , 这和古鸟类较低的新陈代谢水平有关 。
推荐阅读
- 新研究将借助气象雷达分析昆虫种群状况
- 保护雪豹 我学者领衔国际研究是个新开始
- 新研究发现单次短期运动也可增强大脑功能
- 修改”患者?医治癌症以将在全球首次开展RPM癌症治疗临床研究
- 被子植物及花的起源 最早的花蕾化石是什么
- 探寻植物抗病之路: 我国细胞膜信息传递研究获重大发现
- 古生物研究的长卷上,一个乌龙连着一个乌龙
- 医学影像技术在职研究生怎么报名 医学影像技术在职研究生报名方式
- 美拟停止政府资助的胎儿组织研究
- 日本新研究:狗能与主人“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