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研发投入有了“新标尺”


衡量研发投入有了“新标尺”



日前 ,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统计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 。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是国际上对科学技术活动进行测度所使用的一个通用术语 , R&D相关指标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实力 , 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不断推进 , 我国R&D投入状况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 。
5月7日 ,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司长万东华解读了《规范》制定的意义和作用 。
将极大提高R&D统计的效率和质量
“新《规范》是衡量我国R&D投入的标尺 , 其发布实施有利于提高科技统计工作水平 , 提升科技统计数据质量 。 ”万东华指出 。
国家统计局曾在2000年制定发布了《科技投入统计规程》(以下简称《规程》) 。 经过近20年的发展 , 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 , 对科技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 科技统计的内容、方法和质量等方面也要做相应改变 , 原有《规程》已不能很好适应现阶段统计工作需要 。
《规范》的发布和实施 , 使我国R&D投入统计有了新的通用语言和工作标准 , 将极大提高R&D统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 将有效避免因统计标准不一、统计方法各异等造成的数据不匹配、不衔接等问题 , 对夯实统计工作基础、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监测水平以及开展国际比较等具有重要作用 。
据万东华介绍 , 《规范》的主体部分共分为九章五十一条 。 在基本概念和方法方面 , 《规范》明确规定了R&D活动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等基本概念在统计上的定义 , R&D人员及R&D经费支出等基本指标的定义、内涵和统计方式 , 以及R&D投入统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分类等 。 在统计工作方面 , 《规范》明确规定了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国防科技工业局等部门以及各地区在R&D投入统计中的职责分工 , R&D投入统计的工作流程与数据质量控制要求 , 以及数据管理及发布的要求等 。
科技和创新不能与R&D混为一谈
“在统计上 , R&D与科技、创新等有关概念既有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 要避免出现混淆和误用 。 ”万东华告诉采访人员 , “科技活动不等于R&D活动 , 创新活动也不等于R&D活动 。 ”
科技活动分为三类:R&D活动、R&D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 。 R&D活动属于科技活动 , 但科技活动不都是R&D活动 , 其范畴要大于R&D活动 。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具有理论性前瞻性 , 通常发生在具备较强实力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试验发展和R&D成果应用则更多发生在企业 。 R&D成果应用既不是应用研究 , 也不是试验发展 , 不能纳入R&D活动 。 ”万东华指出 , 还要注意 , 为R&D提供间接服务 , 如餐饮、安保等也不算作R&D活动 。
例如 , 在研发飞机样机的过程中 , 对气流中的压强条件和固体颗粒的浮力研究属于基础研究 , 为研制样机对所需的空气动力学数据进行研究属于应用研究 , 进行风洞试验以及制作第一台样机外壳属于试验发展 , 至此发生的活动均属于R&D活动;但为批量生产飞机所进行的工程设计、试生产等活动则属于R&D成果应用 , 不再属于R&D活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