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交通运输成果为啥争相入“库”


这些交通运输成果为啥争相入“库”



采用专用设备对破损沥青路面加热、铣刨,并就地添加新料,再经热态拌合、推铺、碾压,山东省路桥集团具有多项核心技术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项目不乏创新点 。 最近,以该技术项目为代表,山东省有两项科技成果被交通运输部“2018年度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以下简称成果库)中的“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收入 。
【这些交通运输成果为啥争相入“库”】自去年3月,交通运输部发文首推“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以来,该行业内大批成果涌现,入库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科技成果的拥有者明白,将“看家技术”放到部级平台展示意味着什么,“这相当于交通运输行业的‘百宝库’ 。 ”山东一入库项目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拿到‘入库证书’荣誉倒是其次,我们更看重入库项目可与交通运输部提名推荐各类国家级奖项挂钩,更看重它作为‘金字招牌’对我们成果转化推广的帮助” 。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百宝库”?“金字招牌”加持,科技项目如何走上转化“快车道”?
市场认可度成入库“硬杠杠”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并不是新鲜技术,从欧美国家到国内各省市,这项高效环保的沥青路面维修技术备受追捧 。 依托山东省沥青路面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路桥集团“十年磨一剑”的核心技术脱颖而出 。
山东省路桥集团负责人介绍,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组,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多步法热风加热、分层铣创再生机组,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多步加热、分层铣包创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 。 “不需要打围,晚上施工,白天开通,一觉醒来换新路”的高效,以及“此技术的碳排放不到传统工艺一半”的看点,让该技术顺利走入国内不少省市,公路再生规模累计达到1400万平方米 。
在成果库33个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中,“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本身的看点代表着入库项目的共性: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和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工艺成熟、技术先进、经济实用,具有国内应用实例,且应用时间达1年以上,技术适应性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
这也意味着,入库并不容易,市场认可度成了“硬杠杠” 。
实际上,首批271项入库项目,除了上述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之外,还包括65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50项交通运输专利、90篇论文及33本专著 。 这些项目的共同点就是“实用性”——这也是解决科技成果推广问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 。
比如65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要求“整体技术应用达3年(含3年)以上”;50项交通运输专利要求“在交通运输领域运用广泛、经济效益显著且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33本交通运输专著需要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新政助成果实现“惊人的一跃”
成果转化率低一直是科技界头疼的事情,对交通运输行业来说也不例外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桥梁隧道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寿山,曾经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达了些许无奈 。 作为科研带头人,他带队参与过十几个国家科研项目的课题研究,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在转化环节“卡了壳”——他首先争取的是在国家项目中做课题,因为这对评定职称很重要,而对寻找与企业对接的项目则动力不足 。
“由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惊人的一跃’,如果不能实现这一跳跃,那么摔坏的将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产者 。 ”马克思的这句话指出了科研成果走向市场过程中的惊险之处 。 对交通运输行业的科研者来说,成果只有得到社会承认,才能实现其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