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育种创造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


航天育种创造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



“中国航天育种产业30年取得了一大批成果 , 在关键技术开发、重要种质创新 , 以及品种选育和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 ”近日 ,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在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第一次联盟大会暨航天育种论坛上表示 , 联盟凝聚了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和航天育种相关企业 , 将有力推动航天育种科研创新 , 并支撑育种产业的发展 , 为农业现代化、航天事业与农业发展更好的融合做出更大的贡献 。
【航天育种创造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新当选为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秘书长的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赵辉介绍 , 1987年8月5日我国发射了第九颗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 , 科学家筛选农作物种子等生物材料 , 首次进行了卫星搭载开展空间诱变实验 , 从此开启了我国航天育种事业 。 三十多年来 , 在国家的支持下 , 经过全国相关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机构的不懈努力 , 航天育种事业取得重要成果和成就 , 也面临进一步深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
据了解 , 我国航天搭载材料的定向筛选、植物空间环境下的栽培技术、空间诱变材料高通量分子鉴定等多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植物不同受体材料空间诱变的后代选择育种技术 , 利用空间搭载诱变材料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性筛选、品质鉴定以及杂交育种技术已成熟地运用于育种实践 。 从多种科学的不同视角研究空间环境对水稻、小麦、牧草和园艺作物的诱变效应 , 初步探索建立起地面模拟部分空间环境诱变育种技术方法 。
航天育种技术及其新品种在农业和其他相关行业进行了推广应用 。 经过国家级和省级审定的航天育种新品种超过200个;航天育种培育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棉花和番茄、辣椒等园艺作物新品种 , 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过240万公顷 , 增产粮食约13亿公斤;航天育种技术及其成果在苜蓿等牧草、林木、花卉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也有一定规模的推广应用 。
联盟相关负责人表示 , 航天育种对我国作物育种技术进步和相关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 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