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疫苗做成能吃的,科学家做了哪些努力?


为了把疫苗做成能吃的,科学家做了哪些努力?



“不想打针,疫苗能不能做成吃的呀?”这大概是很多害怕打针的大小孩的心声了 。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如何做到不用打针就能接种疫苗,甚至只要吃下去就可以呢?其实,科学家们早就开始了各种尝试,并且已经获得成功 。
  疫苗是如何起作用的?
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对进入的病菌产生各种防御机制,在第一次遇到病菌时不仅能杀死病菌,同时能产生记忆 。 当下次再遇到相同的病菌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大量产生与这个病菌相匹配的抗体,帮助杀灭病菌 。 但在第一次遇到病菌时,人体产生抗体和其他免疫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会导致发病,情况严重的时候我们甚至无法熬过去 。
而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这些抗体的产生并不需要活的病菌,完全死掉的病菌、甚至病菌上的一部分蛋白质等也可以产生具有保护效果的抗体 。 我们便把这些“解除了武器”的病原菌做成了疫苗 。 注射疫苗的目的就是人为的让人体先接触没有感染性、或者低感染性的病菌、或病菌的组成部分,在遇到真正会发病的病菌前就产生免疫记忆 。 这样在遇到病菌时就能迅速产生抗体抵抗病菌,达到不发病的效果 。
  把疫苗“吃下去”,可能吗?
许多病原体是通过鼻子、嘴等进入人体的,并通过这些部位的黏膜进入体内细胞 。 它们遇到的第一道防御是那些位于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道的黏膜中的防御 。 当黏膜免疫反应有效时,黏膜将产生抗体,消灭它们发现的任何病原体 。
目前疫苗主要用注射的方式直接接种到体内,这样一来,就绕过了黏膜,通常会在刺激黏膜免疫反应方面表现不佳 。 但是口服疫苗能够接触到消化道的内壁黏膜,它们会激活黏膜和全身免疫,应该有助于提高对许多危险病菌的保护,尤其是引起腹泻的病菌 。 所以理论上口服疫苗是完全可行的 。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实际上,目前已有几种上市的口服疫苗 。 第一个上市的是1961年开始在国外投入市场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也就是非常有名的糖丸 。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一种减毒的活疫苗,在体内具有复制的能力 。 因此,小剂量的疫苗可以导致大量抗原的快速增殖和分泌,这足以触发肠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 其他三种口服疫苗都是在2000年以后上市,包括轮状病毒疫苗(针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肠胃炎),以及针对肠溶性伤寒沙门氏菌和霍乱弧菌的疫苗 。
图片来源:https://cn.bing.com
  如何生产能吃的疫苗?
既然已经有口服疫苗,为什么现在疫苗主要还是靠打针呢?
这是因为疫苗经过消化道时常受到消化液的分解 。 疫苗一旦被破坏,就达不到理想的免疫效果,这是能吃的疫苗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 针对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也已经有了多种策略 。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其中三种科学家们的奇思妙想:
1. 通过胶囊等保护疫苗
尽管胃部的酸性条件对疫苗是个挑战,但事实上,允许药物通过胃而不受破坏的技术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并应用于许多广泛使用的药物中 。 这包括将做成粉末的疫苗填充到胶囊中,胶囊外包覆聚合物薄膜,这种聚合物薄膜在人体胃中的低pH值下不溶解,但在pH值高于5-5.5时容易溶解,从而保证疫苗在进入肠道前不会被破坏 。 这样一来,很多已经在大量使用的疫苗也能通过口服途径进行免疫接种 。
2. 利用特定的细菌和病毒生产疫苗
某些细菌和病毒早已与人类肠道形成了共生 。 这些生物体已经适应了宿主的肠道,可以在人类肠道中存活很长时间,并且不会致病,比如乳酸菌群 。 我们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技术,将生产疫苗抗原的基因整合到这些细菌或病毒中,在口服了这些改造后的细菌或病毒后,它们能较稳定的存在于肠道中一段时间,并大量的产生疫苗,从而使人体有效的获得免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