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满山中高士卧 月明林下美人来的意思

诗人以高士、美人作比 , 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作为背景来映衬高士、美人 , 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孤傲高洁与清秀闲雅的精神 。此两句也是在写梅的风骨与魂魄 。
一、诗句出处及简析
语出明代诗人高启著名的咏梅组诗中的第一首 。

琼姿只合在瑶台 , 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 , 月明林下美人来 。
寒依疏影萧萧竹 , 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 , 东风愁寂几回开?
“雪满山中高士卧 , 月明林下美人来”两句是咏梅的绝佳名句 。诗人引用了“袁安卧雪”和“赵师雄罗浮山梅仙”两个典故 , 将梅花比拟成“高士”和“美人” 。“高士”即“隐士” , “美人”便是“仙人” , 他们在白雪覆盖的山中和月光笼罩的林下独处 , 远离尘世的喧嚣 , 清幽寂寞、遗世独立 , 显得高洁雅逸 。
雪满山中高士卧 月明林下美人来的意思


二、诗句描写手法的发展及继承
高启常用“高士”、“美人”来比喻梅花 , 将梅花塑造成为传统的隐士、高士或美人 , 这是对传统写法的继承 。自宋代林逋的《山园小梅》问世起 , 梅花便成为高逸人格的代表 。苏轼将梅花比拟成美人和知己 , 向梅花倾诉仕途失意之悲 , 但又保持着坚毅、执著 。陆游把梅花进一步升华为坚贞不渝、视富贵若浮云、“无意苦争春 , 一任群芳妒”的高士 。显然这类咏梅诗的审美寓意和写作手法是一脉相承的 。
高启写梅之诗已众多 , 采用多方譬喻与衬托的手法写出梅的气节 , 突出梅的风骨与精魂 , 却是难得的 。他的这种比喻也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 曹雪芹《红楼梦》中写《终身误》的曲子 , 有“空对着 , 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 , 世外仙姝寂寞林”之句 , 其构思恐怕也受到高启诗句的启发 。
都道是金玉良缘 , 俺只念木石前盟 。
空对着 , 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 , 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 , 美中不足今方信 。
纵然是齐眉举案 , 到底意难平 。

雪满山中高士卧 月明林下美人来的意思


三、浅析高启永梅诗时代背景
以上两句诗也表现出了高启的隐逸思想 , 高启有许多表达隐逸思想的咏梅诗句 , 例如:
“缟袂相逢半是仙 , 平生水竹有深缘 。”(《梅花九首》其二)
“骑驴客醉风吹帽 , 放鹤人归雪江舟 。”“几看孤影低徊处 , 只道花神夜出游 。”(《梅花九首》其三)
“一尊欲访罗浮客 , 落叶空山正掩门 。”(《梅花九首》其四)
“翠袖佳人依竹下 , 白衣宰相住山中 。”(《梅花九首》其五)
“春愁寂寞天应老 , 夜色朦胧月亦香 。”(《西园咏梅》)
“春晕冰绡倚竹低 , 罗浮却似武陵溪 。”(《红梅》)
“莫讶此翁偏赏恋 , 爱梅自古属幽人 。”(《和娄秀才看梅》)
“梦断月明秋渺渺 , 缟衣何似翠裙长?”(《题三香图》)
这些含有隐逸之情的诗句是高启在元末生活的真实投影 , 才华横溢、胸怀抱负的高启之所以选择归隐 , 既有社会现实的被迫 , 也有他自身性格与人生理想的引导 。元代自1351年至1368年经历了十八年的战乱 , 社会动荡不安 , 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期间 , 高启到吴越之地游历三年 , 亲眼目睹了战争造成的惨状 , 高启看不到农民起义的前途 , 因此对于张士诚的延揽始终采取不即不离的态度 。他追求的是安静闲适的田园生活 , 在这个动乱的世界中寻求一片安身之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