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 的下一句是什么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的下一句

“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的下一句是“相辅而行者也” , 出自清代刘开的《问说》 。问说 , 即为关于求学应当勤问的论说 。本文的中心论点为“君子之学必好问” , 叙述了“问”在学习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 , 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 , 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 , 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 , 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 , 而或不知其细 , 舍问 , 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 , 问焉以破其疑 , 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不如己者 , 问焉以求一得 , 所谓“以能问于不能 , 以多问于寡”也 。等于己者 , 问焉以资切磋 , 所谓交相问难(nàn) , 审问而明辨之也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 , 而并称曰“学问之道” , 学即继以问也 。子思言“尊德性” , 而归于“道问学” , 问且先于学也 。
古之人虚中乐善 , 不择事而问焉 , 不择人而问焉 , 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是故狂夫之言 , 圣人择之 , 刍荛(ráo)之微 , 先民询之 , 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 , 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 非苟为谦 , 诚取善之弘也 。三代而下 , 有学而无问 , 朋友之交 , 至于劝善规过足矣 , 其以义理相咨访 ,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 未之多见也 , 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 , 俗之同病 。学有未达 , 强以为知;理有未安 , 妄以臆度 。如是 , 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贤于己者 , 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 , 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 , 狎xiá之而不甘问焉 , 如是 , 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人不足服矣 , 事无可疑矣 , 此唯师心自用耳 。夫自用 , 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 , 宁使学终不进 , 不欲虚以下人 , 此为害于心术者大 , 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
不然 , 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 , 问之人以试其能 , 事之至难解者 , 问之人以穷其短 。而非是者 , 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 , 可以收取善之益 , 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 。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jī)于古者 , 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 , 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 , 由好学之不诚也 。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 , 其学非古人之学 , 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 , 不能问宜也 。
智者千虑 , 必有一失 。圣人所不知 ,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 ,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 。理无专在 , 而学无止境也 , 然则问可少耶?《周礼》 , 外朝以询万民 , 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 , 是故贵可以问贱 , 贤可以问不肖 , 而老可以问幼 , 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
【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 的下一句是什么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的下一句】 孔文子不耻下问 , 夫子贤之 。古人以问为美德 , 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 , 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 , 然则古人所深耻者 , 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 , 悲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