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暮年仍慷慨激昂,欲扬芬千古,如何赏读他写给邓州参军的《赠何七判官昌浩》一诗

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 , 也就是李白逝世的前一年 , 当时李白遭逢大难 , 且疾病缠身 。表达了虽有惆怅苦闷 , 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欲建功立业的心情 。
受祸永王事
【李白暮年仍慷慨激昂,欲扬芬千古,如何赏读他写给邓州参军的《赠何七判官昌浩》一诗】至德二载(757年) , 李白五十七岁 , 因永王事入狱后虽被营救 , 最终还是被判流放夜郎 。第二年 , 十二月 , 李白自浔阳出发 , 开始长流夜郎 。
乾元二年(759年) , 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 , 宣布大赦 。
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 , 终于获得了自由 。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 , 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
不久 , 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 。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 , 他往来于两地之间 , 仍然投靠亲友为生 。
上元二年(761年) , 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在金陵 , 他的生活相当窘迫 , 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
诗词解读
这诗写给幽州节度使判官何昌浩 , 排行第七 , 故称何七 。
这首诗可以看到诗人此时此刻的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 但仍然有”拂剑起、收奇勋、扬清芬“的期盼 , 展示出诗人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只可惜 , 他已经快走到生命的尽头 。

赠何七判官昌浩
唐代:李白
有时忽惆怅 , 匡坐至夜分
平明空啸咤 , 思欲解世纷
心随长风去 , 吹散万里云
羞作济南生 , 九十诵古文
不然拂剑起 , 沙漠收奇勋
老死阡陌间 , 何因扬清芬
夫子今管乐 , 英才冠三军
终与同出处 , 岂将沮溺群?
开篇”有时忽惆怅 , 匡坐至夜分“ 虽然经过此前的变故 , 我们注意到 , 他还只是有时出现惆怅 , 可能这样的惆怅对于生性豪放的他来说 , 也是不好接受的 。
所以”平明空啸咤“ , 长歌当哭 , 以泄胸中不平 。并且还要”思欲解世纷“ 。这里用了鲁仲连的典故 。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于是平原君欲封鲁连 , 鲁连辞让者三 , 终不肯受 。平原君乃置酒 , 酒酣起前 , 以千金为鲁连寿 。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 , 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即有取者 , 是商贾之事也 , 而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 , 终身不复见 。
鲁仲连客游赵国 , 正赶上秦军围攻邯郸 , 听说赵王准备接受辛垣衍的主意 , 以尊奉秦国为帝为条件使秦国退兵 。他便去见赵国的平原君 , 责备他并说他能劝退辛垣衍 。后来 , 他施展自己的辩才 , 说得辛垣衍哑口无言 , 表示再也不敢言帝秦之事 。平原君要谢赏他 , 他拒绝说:“天下奇士所贵者 , 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若为图报 , 实在是商贾所为 。”于是拂袖而去 。
鲁仲连在后世成为为人排忧解难和功成身退的人格典型 , 李白对他非常仰慕 , 在很多诗作提到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