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下一句,“以德报怨”的下一句是什么?

1、“以德报怨”的下一句是什么?以德报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 , 以德报德 。'"
1、注音:yǐ dé bào yuàn
2、释义:指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
3、出自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 , 以德报德 。'"最早出现在《老子六十三章》:"大小多少 , 报怨以德",与儒家观念截然相反 。道家注重清净,老子的道德是一个形而上的哲学命题,与当今的道德不完全相同,应辩证分析,不可谬传 。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六十三章)
4、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化一向以谦虚和坚忍著称 。关于如何报怨的问题 , 东西方的答案截然相反 。在西方,圣经里就提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观点 。而在东方,佛家崇尚“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哲学理念,面对困苦的态度是逆来顺受 。根据佛经中的记载 , 大鹰要吃释迦牟尼的肉,他便从自己身上一刀刀帮大鹰割下肉来,这种坚忍已经超越西方人能够承受的范围 。而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观点,是以人为本的 , 更能让人接受 。

以德报怨下一句,“以德报怨”的下一句是什么?


2、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下句是什么?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 , 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 , 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 , 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 。这就让人感觉很有点肃然了 。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 , 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 ,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 , 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 , 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 。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 , 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
歪曲程度:8
反面影响:9
“以德报怨”的原句出自《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 , 以德报德’”
原意为:一个学生问孔子:别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养感悟他 , 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 。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 。可见,孔子是反对“以德报怨”的,之所以出现现在的现象,可能是断章取义地曲解 。
“以德报怨”的原句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 , 以德报德’”原意为:一个学生问孔子:别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养感悟他 , 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说的大体是这个意思,我也不太很懂,应该是这样的
出自《论语宪问》: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 , 以德报德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下一句,“以德报怨”的下一句是什么?


3、以德报怨下一句以德报怨是一个成语,它出自论语宪问,它的意思是指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用良好的德行去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愁怨,以德报怨有个典故,讲的是古时候楚国士兵因为嫉妒 , 梁国士兵种的瓜比他们的好,而去故意搞破坏,但是梁国士兵却反而帮他们种瓜,这种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的,愁怨的行为就叫以德报怨,那么以德报怨的下一句是什么呢?
孔子的学生问孔子是否,要用恩德来回报怨恨,孔子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 如果你用恩惠去回报别人的愁怨,那又用什么来回报你的恩惠呢?显而易见孔子并不提倡以德报怨,孔子提倡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我们应该以公平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伤害你的人,也应该用恩惠去报答给你恩惠的人,以德报怨其实是一个断章取义的说法 。人要明辨是非当善良的人 , 并不是要忍受别人的愁怨,人当然要学会克制,但也并不是以德报怨,别忘了以德报怨,还有下一句叫何以报德 。
以德报怨下一句,“以德报怨”的下一句是什么?


4、“以德报怨”是孔子说的吗?那何以报德呢?“以德报怨”是孔子说的 。“何以报德”也是孔子说的 。原句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出自《论语 宪问》 。
整句意思是有人问孔子:“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样?”孔子回答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我以为应以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回答恩德 。”
以德报怨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ǐ dé bào yuàn,意思是指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
扩展资料:
相关辨析:
以德报怨原句:“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以德报怨”不过是孔子的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 。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报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 , 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 , 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 。
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
可是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直”字的意思是有不同意见的,相对来说,我更愿意取北京大学教授李零的解释,把“直”解释成对等的东西 。
【以德报怨下一句,“以德报怨”的下一句是什么?】此种解释也颇与辞典相合(存在争议,古代汉语词典中无上文所说意象 , 但无法肯定李零教授的说法是对是错,根据词典,可能的意象是“公正合理” , 如是非曲直,理直气壮,耿直等)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以德报怨
原文出于《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回答:“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 。不赞成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一种报复去面对别人的不道德 , 那么这个社会将是恶性循环 , 无休无止 。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和谐,当今的和谐,还有子孙后代的和谐 。
孔子也不赞成以德报怨 。他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 , 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和付出,去面对不讲是非标准、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是一种人生的和人格的浪费 。孔子的治国方略,提倡“德主刑辅”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能只讲道德,没有刑罚 。以德治国、治家、治人 , 以讲究礼仪为主,以仁、义、礼、智、信为做人的标准,教化人民,互敬互爱、无欺无诈,达到高雅、高尚、和谐 。对少数为非作歹,顽固不化的人,对道德不屑一顾的人,就不要一味讲究宽容,要辅以刑罚 。孔子讲求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 。一味姑息忍让,不是完美的处世之道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
孔子提倡以两者以外的第三种态度对待报怨的问题 。他提倡“以直报怨” , 即用公正的、率直的、磊落的、高尚的人格,正确面对有过失的和行为不端的人 。也就是说:讲道德要有一个标准,一不能冤冤相报,互相残杀;二不能姑息养奸 , 纵容犯罪 。以直报怨,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以公正的法治来解决不公正的问题,也是对不讲道德的人进行道德和普法教育 。法律就是一个标准,一个尺度,人们不能偏离太大 。“孔子摄行相事 , 七日而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就是一个很好的以直报怨的例子 。
是老子说的,怨以报德
以德报怨下一句,“以德报怨”的下一句是什么?


5、“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什么…“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意思是: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回报善行?用正直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出自《论语宪问》 。
直 , 值,相当的对价,适量代价 。善与恶、德与怨,是人类有了价值判断之后的概念 。善与恶,性质相反,一正一负;通常谈及的善恶,判断标准是明确的,即总体而论的、伦理的;具体说来,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为善,对人类社会有害的为恶 。“适当的”不是“等价的、等值的” 。
扩展资料
赏析: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 , 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 。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 。
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 。不赞成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一种报复的心态去面对别人的不道德,否则这个社会将是恶性循环,无休无止,那样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和谐,当今的和谐,还有子孙后代的和谐 。
引申:《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又将白金百两,送与庵中老尼,另封白银十两 , 付与老尼启建道场 , 超度苏二爷朱婆及苏胜夫妇亡灵,这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法律和刑法的使用是法家所提倡,在这种提倡外在压制的形式下,往往忽视了每个人都有一个纯净纯善的本性,犹如乌云遮日,被障碍住的是人性 。所以儒释道三家皆提倡人性的恢复,善恶皆有因,然后根本都是善的“以德报德”,更需要用很感激的内心感恩给我们恩惠的人、事、物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直报怨 , 以德报德
意思是: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
出自:《论语·宪问》 。此句表达了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 , 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 。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 。
扩展资料
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 。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 , 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 。
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 。不赞成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一种报复的心态去面对别人的不道德,否则这个社会将是恶性循环,无休无止,那样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和谐,当今的和谐,还有子孙后代的和谐 。
这种观念引申到现代社会则是类比适用人际交往关系规则和一种是非观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宪问
以德报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宪问》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 , 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 , 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 , 我当初 , 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 , 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 , 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 。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直"的解释偏向"是非曲直,理直气壮,耿直",不排除拿起板砖飞过去的意思!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以直报怨
以公平正直的态度对待伤害自己的人 。
《论语》中记载:“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对此大多数人都认为,对方对我好,我也对他好,就是“以德报德”,别人对我不好 , 我就对其还以颜色,就是“以直报怨” 。我说,这种认识是小人的认识,不是圣贤的观点 。
以怨抱怨
“以怨报怨”,也就是“以其人之道 , 还治其人之身”,但是含有以仇视、怨怒对待仇视、怨怒的意思 , 实为不可取 。其另一层面的意思是:冤冤相报何时了 。所以生活中最好不要以怨抱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现代汉语词典
很好理解哈,就是你要用“德”回报别人的“怨”,那你拿什么回报别人的“德”呢、意思就是说,别人不尊重你,对你无礼,你没有必要对他特别好,可以像孔子下文所说的要“以直报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