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博物馆在哪,列夫 托尔斯泰的简历

1、列夫 托尔斯泰的简历11月20日,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逝世95周年的日子 。1910年11月10日 , 托尔斯泰从自己的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秘密出走 。途中,他不幸患上了肺炎 。10天后,托尔斯泰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站长室逝世,走完了自己辉煌而又孤独的一生 。
“俄罗斯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师”
1828年9月9日,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出生于距莫斯科不远的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 。他出身名门,是彼得大帝时代承袭下来的贵族,世袭伯爵 。托尔斯泰两岁丧母 , 九岁逝父,从小由姑妈照料长大 。由于家境殷实,童年起就有家庭教师精心照管他的生活和学习 。16岁时,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系 。三年后,他中断学业,回家经营庄园 。1851年 , 托尔斯泰到他哥哥所在的军队当了一名下级军官,在高加索地区参加了沙俄与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他参加了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此役中,托尔斯泰英勇善战,屡建战功 。
从1852年开始,《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中篇小说《童年》,这是他步入文坛的处女作 。在《童年》中,托尔斯泰通过对小主人公单纯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微描写,展示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聪颖、敏感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 。到出版4卷本选集的1864年,托尔斯泰已经发表了20多篇中、短篇小说,其中包括研究“心灵辩证法”的自传体三步曲《童年》、《少年》和《青年》 , 反映高加索军旅生活的《袭击》、《伐木》等,以及描绘战争条件下军人思想感情的《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3篇,体现俄国农奴制下农村生活的《一个地主的早晨》、以寻求道德思想为主题的《哥萨克》等 。尽管托尔斯泰个人认为上述这些作品不过是“小试牛刀” , 但事实上仅凭此就足以让他有资格置身于俄罗斯一流作家的行列 。如果说19世纪60年代还仅仅是俄罗斯伟大作家的话,随着《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两篇长篇巨著的先后问世,托尔斯泰开始赢得了世界声誉,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战争与和平》的写作开始于1864年 , 托尔斯泰以俄罗斯抵抗拿破仑侵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高度现实主义的描写 , 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众多人物编织成一幅19世纪初期俄国生活的历史图景 。罗曼?罗兰说,《战争与和平》是“我们的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从1873年到1877年,托尔斯泰用5年时间完成了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动笔之初,他只想写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 。而在1877年最后的定稿中 , 小说的重心发生了改变,主要描述了农奴制度被废除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灾难性后果:贵族阶级家庭关系的瓦解和道德的沦丧,贵族走向没落及农村中阶级矛盾的激化 。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分推崇,称“《安娜?卡列尼娜》是欧洲文坛上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与之相媲美的、白璧无瑕的艺术珍品 。作者本人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 。
从1889年开始,托尔斯泰耗时10年 , 在71岁的时候完成了《复活》这一晚年最重要的作品 。在法庭上,男主人公聂赫留道夫认出玛斯洛娃是当年他放纵和引诱的牺牲品后,灵魂被深深震动了 。在作品中 , 聂赫留道夫是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的形象 , 他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赎罪 。这是19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它撕去了贵族资产阶级俄国的一切假面具,无情地批判了俄国社会的虚伪本质 。
“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 , 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 。
托尔斯泰从没放弃对人生真谛的执著追求 。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在哪里 , 农民贫困的根源何在,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
1847年托尔斯泰退学回家,在自己的庄园尝试改革 , 设计了一个庄园改造计划 。他去了庄园附近五个村子中最穷苦的一个,给贫苦农民送茅草、修房子 。然而,这位年轻伯爵的梦想在俄国社会的现实面前成了泡影 。不服输的托尔斯泰在1859年到1862年之间几乎中断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先后在自己的庄园及其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创办了20多所学校 。他的教育方法就是同孩子自由交谈 。1861年,托尔斯泰还担任起调解地主与农民之间纠纷的职责 。为维护农民利益,因而受到贵族农奴主的敌视并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注意 。这一期间同农民的频繁接触 , 为他后来世界观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
1868年,托尔斯泰受到德国叔本华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怀疑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开始了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 。在1879年写成的《忏悔录》中 , 他谈到了当时的情况:“我有一些困惑的时候 。生活停顿下来了,仿佛自己不知道该怎样生活,或该做些什么;我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人也变得忧郁了……”这样,他开始转向宗教 , 有规律地去教堂 , 早晚在书斋中祷告 。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托尔斯泰发誓要改变自己的贵族化生活方式,不时地参加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砌炉子 。为实现平民化的夙愿 , 他第三次离家出走,结果再也没能活着回来……
对于托尔斯泰的思想,列宁这样剖析到:“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的全部观点,恰恰表现了俄国革命是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他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一面反映俄国革命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 。”
托尔斯泰的“摇篮和坟墓”――雅斯纳亚-波良纳
雅斯纳亚-波良纳,俄语意思为“明媚的林中空地”,位于距离俄首都莫斯科以南约200公里的图拉市 。托尔斯泰曾经深情地写道:“如果没有雅斯纳亚-波良纳,俄罗斯就不可能给我这种感觉;如果没有雅斯纳亚-波良纳,我也许会对祖国有更清醒的认识,但却不可能如此热爱她 。”这里被人们称为托尔斯泰的“摇篮和坟墓”,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自从托尔斯泰1910年安息于此后,他的庄园就没有一天真正地平静过 。百年来 , 俄罗斯以及世界各地的读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这个文化圣地,期望亲身感受文学巨匠的气息 。
庄园占地380公顷,树木成荫,风景优美 , 里边有森林、河流、湖泊、草地等 , 光苹果园就有30多公顷 。在这里,托尔斯泰前后度过了60年,他那无比浩瀚、无比丰厚的作品、他的理想与学说无不与这座庄园息息相关 。进得庄园,左侧是被托尔斯泰称为“静穆而华丽”的池塘:童年 , 小列夫和小伙伴在池中游泳、钓鱼;晚年 , 老托尔斯泰曾足登冰鞋在池面上疾驰、舒展筋骨 。
在造型毫不奢华的故居内,布局、陈设以及2万多册藏书等都原封不动地保留着 。就是在这里,托尔斯泰给人类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传世之作 。至今,他的书架上还保留着几本孔子和老子等中国先哲作品的俄文版译著 。餐厅内、客厅里 , 人们仿佛还揣测着托翁与共同生活了半个世纪的妻子从恩爱到争吵的场景 。托尔斯泰1862年与御医、八品文官的女儿索菲亚结婚后 , 曾经过着和睦幸福的生活,妻子不仅为他操持家务,治理产业,而且还为他誊抄手稿,仅《战争与和平》就抄过多遍 。晚年的妻子却对丈夫的“败家”举动痛心疾首,寸步不离地守护着自己的产业 。由于担心托尔斯泰日记中有不利于自己的内容、发表后让自己蒙受羞辱,索菲亚甚至以服毒和投河来要挟丈夫 。
像光芒四射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散发着无穷魅力一样,托尔斯泰的墓冢也吸引着成百上千的朝拜者 。说是坟墓 , 其实外表看起来不过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前面没有墓碑,更无墓志铭,甚至连托尔斯泰的这个名字都见不到 。如果不是在接近墓冢附近写了一个“肃静”的俄文牌子,还有“土堆”前的束束鲜花,根本就没有人会以为这里长眠着一位文学巨匠和深邃思想者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经充满感情地赞许托翁的墓地,那是“人间最美的、感人至深的、最温暖的坟墓” 。
作品目录:
<安娜?卡列宁娜>
<战争与和平>
<幼年>
<复活>
1828~1910) 俄国作家 。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 。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 , 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 , 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 。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 , 以中校衔退役 。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 。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 。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 。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 。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 。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 。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 。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 。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 。是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 。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 。但他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51年4 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 。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 。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 。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 。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 。1855年11月他从塞瓦斯托波尔来到彼得堡,作为知名的新作家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欢迎,并逐渐结识了冈察洛夫、费特、奥斯特洛夫斯基、德鲁日宁、安年科夫、鲍特金等作家和批评家 。在这里他以不谙世故和放荡不羁而被视为怪人,他的不喜爱荷马和莎士比亚也使大家惊异 。不久,他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相识,但不同意后者的文学见解 。当时德鲁日宁等人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所谓“优美艺术”,反对所谓“教诲艺术”、实即革命民主派所主张的暴露文学 。托尔斯泰倾向于德鲁日宁等人的观点,但又认为任何艺术不能脱离社会生活 。至1859年,他同《现代人》杂志决裂 。
1856年底以中尉衔退役 。次年年初到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游历 。法国的“社会自由”博得他的赞赏,而巴黎断头台一次行刑的情景则使他深感厌恶 。在瑞士看到英国资产阶级绅士的自私和冷酷,也激起他很大的愤慨 。但这次出国扩大了他的文学艺术的视野,增强了他对俄国社会落后的清醒认识 。
对于50至60年代之交的农奴制改革以及革命形势,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极其矛盾的 。早在1856年他曾起草方案,准备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因农民不接受而未实现 。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却认为根据“历史的正义”,土地应归地主所有,同时因地主面临的是要性命还是要土地的问题而深深忧虑 。他不同意自由主义者、斯拉夫派以至农奴主顽固派的主张,也看到沙皇所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的虚伪性质 , 却又反对以革命方法消灭农奴制,幻想寻找自己的道路 。由于无法解决思想上的矛盾,曾企图在哲学、艺术中逃避现实,但很快又感到失望;1860年因长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观情绪 。1859至1862年间几乎中辍创作,先后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和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办了20多所学校,并曾研究俄国和西欧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还到德、法、意、英和比利时等国考察学校 。后又创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教育杂志 。这些活动引起沙皇政府的注意 。加之在农奴制改革中,他作为本县和平调解人,在调停地主和农民的纠纷时,常常同情农民,又招致贵族农奴主的敌视 。1862年7月他外出时,家中遭到宪兵连续两天的搜查 。不久他关闭了学校 。这段时间他思想上所受的震荡以及因同农民的频繁接触而接受的他们对事物的一些看法,成为他的世界观转变的契机和开端 。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
<<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
安娜?卡列宁娜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
幼年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选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之《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之《安娜?卡列宁娜》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之《复活》
《复活》概要: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 。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八年之久 。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 。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 。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 。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 。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 。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 , 苦役改为流放 。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 。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 。小说揭露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 , 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 。
《复活》
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问题
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
体现了一位伟人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
世界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俄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作
《复活》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 , 相信有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就曾阅读过这本书 。在我国自20世纪初至今已出版过6种译本,三四十年代先后有戏剧家田汉和夏衍改编的同名剧本的发表和上演,作品和它的主人公已成为我国读者和观众极为熟悉和喜爱的人物形象 。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转变以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思想、宗教伦理和美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 。它是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的小说 , 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灵净化"过程,同时揭露了沙皇专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质以及教会的丑恶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终结作品 。小说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刻画入木三分 。以托翁晚年炉火纯青的老辣笔法 , 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与女性在"灵与肉"之间的痛苦挣扎 。这部史诗般的经典著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
《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的诗–最真实的诗,书中体现了卑劣与德性 , 一切都以不宽不猛的态度、镇静的智慧与博爱的怜悯去观察 。
–法国著名评论家 罗曼?罗兰
整个19世纪还不曾有过《复活》这样的作品,它高于《悲惨世界》,因为这里没有一点幻想的、虚构的、编造的东西 , 全都是生活本身 。
–俄国著名评论家 斯塔索夫
读托尔斯泰的《复活》,我感觉他的确了不起,他笔下的妓女玛丝洛娃给人一种圣洁之感 , 而我们有些小说的所谓"圣洁女性"形象却给人卑琐之感 。这就看出大师与普通作家之间的差别了 。
–著名作家 迟子建
《复活》是总结人生的作品,它把人心里肮脏的东西都拿出来了,人内心很复杂 , 好人和坏人、善与恶都很复杂 。
11月20日,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逝世95周年的日子 。1910年11月10日,托尔斯泰从自己的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秘密出走 。途中 , 他不幸患上了肺炎 。10天后,托尔斯泰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站长室逝世,走完了自己辉煌而又孤独的一生 。
“俄罗斯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师”
1828年9月9日 ,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出生于距莫斯科不远的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 。他出身名门,是彼得大帝时代承袭下来的贵族,世袭伯爵 。托尔斯泰两岁丧母 , 九岁逝父,从小由姑妈照料长大 。由于家境殷实,童年起就有家庭教师精心照管他的生活和学习 。16岁时,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系 。三年后,他中断学业 , 回家经营庄园 。1851年,托尔斯泰到他哥哥所在的军队当了一名下级军官,在高加索地区参加了沙俄与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 , 他参加了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此役中,托尔斯泰英勇善战,屡建战功 。
从1852年开始,《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中篇小说《童年》,这是他步入文坛的处女作 。在《童年》中,托尔斯泰通过对小主人公单纯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微描写,展示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聪颖、敏感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 。到出版4卷本选集的1864年,托尔斯泰已经发表了20多篇中、短篇小说 , 其中包括研究“心灵辩证法”的自传体三步曲《童年》、《少年》和《青年》,反映高加索军旅生活的《袭击》、《伐木》等,以及描绘战争条件下军人思想感情的《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3篇 , 体现俄国农奴制下农村生活的《一个地主的早晨》、以寻求道德思想为主题的《哥萨克》等 。尽管托尔斯泰个人认为上述这些作品不过是“小试牛刀”,但事实上仅凭此就足以让他有资格置身于俄罗斯一流作家的行列 。如果说19世纪60年代还仅仅是俄罗斯伟大作家的话,随着《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两篇长篇巨著的先后问世,托尔斯泰开始赢得了世界声誉,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战争与和平》的写作开始于1864年 , 托尔斯泰以俄罗斯抵抗拿破仑侵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高度现实主义的描写,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众多人物编织成一幅19世纪初期俄国生活的历史图景 。罗曼?罗兰说,《战争与和平》是“我们的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从1873年到1877年 , 托尔斯泰用5年时间完成了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动笔之初,他只想写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 。而在1877年最后的定稿中 , 小说的重心发生了改变,主要描述了农奴制度被废除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灾难性后果:贵族阶级家庭关系的瓦解和道德的沦丧 , 贵族走向没落及农村中阶级矛盾的激化 。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分推崇,称“《安娜?卡列尼娜》是欧洲文坛上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与之相媲美的、白璧无瑕的艺术珍品 。作者本人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 。
从1889年开始,托尔斯泰耗时10年,在71岁的时候完成了《复活》这一晚年最重要的作品 。在法庭上,男主人公聂赫留道夫认出玛斯洛娃是当年他放纵和引诱的牺牲品后 , 灵魂被深深震动了 。在作品中,聂赫留道夫是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的形象 , 他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赎罪 。这是19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它撕去了贵族资产阶级俄国的一切假面具 , 无情地批判了俄国社会的虚伪本质 。
“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 。
托尔斯泰从没放弃对人生真谛的执著追求 。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在哪里,农民贫困的根源何在,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
1847年托尔斯泰退学回家,在自己的庄园尝试改革,设计了一个庄园改造计划 。他去了庄园附近五个村子中最穷苦的一个,给贫苦农民送茅草、修房子 。然而,这位年轻伯爵的梦想在俄国社会的现实面前成了泡影 。不服输的托尔斯泰在1859年到1862年之间几乎中断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先后在自己的庄园及其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创办了20多所学校 。他的教育方法就是同孩子自由交谈 。1861年 , 托尔斯泰还担任起调解地主与农民之间纠纷的职责 。为维护农民利益,因而受到贵族农奴主的敌视并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注意 。这一期间同农民的频繁接触,为他后来世界观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
1868年,托尔斯泰受到德国叔本华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怀疑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开始了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 。在1879年写成的《忏悔录》中,他谈到了当时的情况:“我有一些困惑的时候 。生活停顿下来了,仿佛自己不知道该怎样生活,或该做些什么;我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人也变得忧郁了……”这样,他开始转向宗教,有规律地去教堂,早晚在书斋中祷告 。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托尔斯泰发誓要改变自己的贵族化生活方式,不时地参加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砌炉子 。为实现平民化的夙愿,他第三次离家出走,结果再也没能活着回来……
对于托尔斯泰的思想 , 列宁这样剖析到:“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的全部观点,恰恰表现了俄国革命是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他观点中的矛盾 , 的确是一面反映俄国革命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 。”
托尔斯泰的“摇篮和坟墓”――雅斯纳亚-波良纳
雅斯纳亚-波良纳,俄语意思为“明媚的林中空地” , 位于距离俄首都莫斯科以南约200公里的图拉市 。托尔斯泰曾经深情地写道:“如果没有雅斯纳亚-波良纳,俄罗斯就不可能给我这种感觉;如果没有雅斯纳亚-波良纳 , 我也许会对祖国有更清醒的认识,但却不可能如此热爱她 。”这里被人们称为托尔斯泰的“摇篮和坟墓”,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自从托尔斯泰1910年安息于此后,他的庄园就没有一天真正地平静过 。百年来,俄罗斯以及世界各地的读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这个文化圣地,期望亲身感受文学巨匠的气息 。
庄园占地380公顷,树木成荫,风景优美,里边有森林、河流、湖泊、草地等,光苹果园就有30多公顷 。在这里,托尔斯泰前后度过了60年,他那无比浩瀚、无比丰厚的作品、他的理想与学说无不与这座庄园息息相关 。进得庄园,左侧是被托尔斯泰称为“静穆而华丽”的池塘:童年,小列夫和小伙伴在池中游泳、钓鱼;晚年,老托尔斯泰曾足登冰鞋在池面上疾驰、舒展筋骨 。
在造型毫不奢华的故居内 , 布局、陈设以及2万多册藏书等都原封不动地保留着 。就是在这里,托尔斯泰给人类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传世之作 。至今,他的书架上还保留着几本孔子和老子等中国先哲作品的俄文版译著 。餐厅内、客厅里,人们仿佛还揣测着托翁与共同生活了半个世纪的妻子从恩爱到争吵的场景 。托尔斯泰1862年与御医、八品文官的女儿索菲亚结婚后,曾经过着和睦幸福的生活 , 妻子不仅为他操持家务,治理产业,而且还为他誊抄手稿 , 仅《战争与和平》就抄过多遍 。晚年的妻子却对丈夫的“败家”举动痛心疾首,寸步不离地守护着自己的产业 。由于担心托尔斯泰日记中有不利于自己的内容、发表后让自己蒙受羞辱,索菲亚甚至以服毒和投河来要挟丈夫 。
像光芒四射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散发着无穷魅力一样,托尔斯泰的墓冢也吸引着成百上千的朝拜者 。说是坟墓,其实外表看起来不过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前面没有墓碑,更无墓志铭,甚至连托尔斯泰的这个名字都见不到 。如果不是在接近墓冢附近写了一个“肃静”的俄文牌子,还有“土堆”前的束束鲜花,根本就没有人会以为这里长眠着一位文学巨匠和深邃思想者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经充满感情地赞许托翁的墓地,那是“人间最美的、感人至深的、最温暖的坟墓” 。
懒成这样 在百度里找一下就有几千条出来了

托尔斯泰博物馆在哪,列夫 托尔斯泰的简历


2、2014年国家博物馆都有哪些大展 观展指南您好!希望下面的答案能帮到您 。
2014年国家博物馆都有哪些大展 观展指南
国家博物馆媒体通气会
人民网北京电 3月27日,国家博物馆举办媒体通气会,副馆长陈履生向媒体通报了本年度即将举办的国际交流展和国博策划的国内展览,并向媒体详述各个展览的举办背景和策展历程 。
【2014,国家博物馆即将举办的国际交流展】
1.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
时间:2014年4月11日至6月15日
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 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大皇宫
展品来源: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凡尔赛宫博物馆、奥赛博物馆、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毕加索博物馆
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五座知名博物馆首次联袂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带来拉?图尔、弗拉戈纳尔、雷诺阿、毕加索、费尔南?莱热、苏拉热等8位大师的10幅极具代表性的法国绘画杰作 。作品涵盖了法国从16至20世纪的重要艺术成就,以独特的方式体现了各时代艺术思潮的不同侧面 。
展览围绕五座博物馆而设计成五个单元,使观众在欣赏这些从未到访中国的法国名家名作的同时,近距离感受五家法国著名博物馆的独特风采 。
这也是第九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的开幕展览
2.罗马与巴洛克艺术
时间:2014年4月29日-2015年2月28日
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与旅游部文化遗产开发司
展品来源:科西尼宫国立古代艺术馆、斯巴达博物馆、威尼斯宫国立博物馆、巴贝里尼宫国立古代艺术馆、基吉宫巴洛克博物馆等 。
继与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与旅游部文化遗产开发司合作的第一个展览“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在我馆圆满闭幕以后,经双方协商同意,继续在我馆举办第二个以“罗马与巴洛克艺术”为主题的展览 。十七世纪,罗马成为意大利艺术的中心 。在这一时代诞生和出现的以卡拉瓦乔、卡拉奇、贝尼尼和他们的弟子为代表的写实主义和古典主义,为巴洛克艺术奠定了基础 , 进而影响了整个十七世纪乃至十八世纪大半部分的艺术 。
展览旨在叙述这一段艺术史,通过精心挑选的作品和艺术家,向观众介绍活跃于十七世纪罗马的多元化艺术手法,并引导观众进入那个辉煌时期 。
 3.罗丹雕塑展
时间:2014年秋季
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法国罗丹博物馆
展览介绍:继20年前“思想者”首次到访北京 , “罗丹雕塑展”将首次展出来自罗丹博物馆的140件罗丹雕塑作品和部分难得一见的罗丹绘画作品,重温罗丹的艺术探索之路,系统深入地剖析其代表作品,并一窥罗丹工作室的奥秘 。
 4.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
时 间:2014年9月下旬
主办机构:中国国家博物馆、俄罗斯国立托尔斯泰博物馆、列夫?托尔斯泰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将以“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为主题,展出361件展品,涵盖油画、雕塑、手稿、书籍、生活用品等方面 。展览将从“家族”、“文学”、“探寻”、“中国”4个角度表现列夫?托尔斯泰丰富而璀璨的人生 。
愿您心想事成 。
托尔斯泰博物馆在哪,列夫 托尔斯泰的简历


3、盘点莫斯科十座著名的博物馆莫斯科作为俄罗斯的首都,当然是当之无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啦~我们都知道俄罗斯博物馆多,但是你知道单单在莫斯科就有十座不得不去的博物馆吗?下面跟一起来看看吧!
1. Московский Кремль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的“克里姆林”在俄语中意为“内城” 。位于俄罗斯首都的最中心,它那高大坚固的围墙和钟楼、金顶的教堂、古老的楼阁和宫殿,耸立在莫斯科河畔的博罗维茨基山岗上,构成了一组无比美丽而雄伟的艺术建筑群 。建筑形式融合了拜占庭、俄罗斯、巴洛克和希腊罗马等不同风格 。这座古城堡不仅是俄罗斯政府所在地 , 而且是俄罗斯历代艺术珍品的储藏宫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国家的象征 , 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 。
2.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Третьяковская галерея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是俄罗斯最伟大的艺术收藏馆之一 。坐落在莫斯科河畔 。1856年,莫斯科富商、艺术收藏家帕·米·特列季亚科夫创建了这座画廊 。画廊共分60 个展厅,一般按创作年代的先后为序,其中堪称瑰宝的是 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俄巡回展览画派大师的油画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目前有藏品13万件,作品从11世纪到20世纪,包括4万余件17、18世纪俄国圣像画,18、19世纪俄国著名画家的作品以及苏联时期画家的作品 。原本是一处安静的小巷,但由于有了画廊的存在,来自世界各地热爱艺术的人们每天(星期一除外)在这里排起长长的队伍 。
【托尔斯泰博物馆在哪,列夫 托尔斯泰的简历】3.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музей изобразительных искусств国家美术博物馆
国家美术博物馆位于莫斯科市克鲁泡特金街 , 托尔斯泰博物馆就在它的附近 。1961年6月6日为纪念普希金诞辰162周年,博物馆正式举行开幕典礼 。1999年为了纪念普希金诞辰200周年又对博物馆内部进行大改造 。该馆收藏着从古代埃及、巴比伦直到今天各个时代的54.3万件艺术品,如果到了莫斯科就不要错过这个景点啦!
4. Мультимедиа Арт Музей多媒体艺术馆
莫斯科多媒体艺术馆的前身是莫斯科摄影之家,这是俄罗斯唯一一家凭借着策划大型节日活动项目而赢得声誉的博物馆 。自1850年以来 , 随着摄影器材的不断更新 , 博物馆的收藏也涵盖了多种媒介 , 其中不乏俄罗斯摄影艺术的经典之作 , 当然,也包含了国外一些杰出摄影师的作品 。
5. Винзавод центра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искусства“酒厂”艺术区
莫斯科“酒厂”艺术区曾是莫斯科地铁环线古尔斯基地铁站附近的一个大型工业综合体,创建于19世纪,占地面积约二万平方米,如今,在它被废弃了的旧址上,出现了两个巨大的现代艺术展厅及莫斯科的一些著名画廊 。它是除俄罗斯现代艺术博物馆之外的又一个新的现代艺术展示中心,它地处偏僻,很少为人所知 。但是这里举办的颇具影响力的展览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的收藏家、艺术家、各艺术院校的学生不辞劳苦赶赴此地 。
6. Московский музей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искусства莫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
莫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是莫斯科唯一一所专门收藏20、21世纪的艺术品的博物馆 。由俄罗斯著名的画家、雕塑家祖拉布·采列捷利创立 。该馆的藏品反映了先锋艺术的发展 。其中大部分的收藏是俄罗斯艺术家的杰作,但是也可以找到米罗、毕加索及其他人的作品 。
7. Московский планетарий莫斯科天文馆
风格独特的莫斯科天文馆由建筑师米哈伊尔·巴尔施和米哈伊尔·西尼亚夫斯基设计 。1929年11月5日,莫斯科市隆重举行了苏联第一座天文馆开馆仪式,并向观众展示了人造星空 。莫斯科天文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文馆之一 。于1994闭馆,开始了长达17年的维修工程 。6月12日,修缮后的天文馆正式对外开放,首批观众为来自孤儿院儿童和学校学生 。
8. Центр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культуры – Гараж车库当代艺术中心
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中心成立于2008年 。是致力于研究现代文化发展方向的非营利性艺术中心 。其建立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当代俄罗斯文化在国际层面上的知名度,鼓励并培养新一代的俄罗斯艺术家 。在“车库”经常举行当代艺术展览、艺术讲座、研讨会等 。
9. Зоологический музей Москов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莫大的动物学博物馆
莫斯科大学的动物学博物馆是莫斯科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 。该博物馆的藏品大多为动物学的重大发现、俄罗斯著名的动物学家的活动及各种相关的科学出版物 。该博物馆全面展示了物种的多样性 。涵盖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动物种类,约有10000藏品 。
10. Музей Водки伏特加酒博物馆
走进伏特加酒博物馆,你可以了解俄罗斯伏特加酒从古至今的悠久历史 。可以看到15世纪的蒸馏设备,可以窥探伏特加在生产过程中的秘密 。该博物馆的藏品包括各种品牌的伏特加酒,18世纪的海报以及各种大小不同的瓶盖 。
托尔斯泰博物馆在哪,列夫 托尔斯泰的简历


4、《走近列夫托尔斯泰》作文走近托尔斯泰
2004年9月25日,乘车前往参观位于莫斯科郊外的托尔斯泰故居 。初秋的莫斯科郊区,树木层林尽染、秋割后不久的麦田一望无际,淡淡的彩云衬在蓝天上 , 像一幅俄罗斯传统写实油画 。
托尔斯泰故居也称博物馆 。我们一行到达时 , 现任馆长尼古拉?基塔里科在故居门口迎接 , 简单寒暄后,安排大家将双脚统统套上厚厚的毛毡鞋套 。穿着这样特制的鞋,在这幢建于十九世纪极普通的俄罗斯二层小楼里行走,基塔里科馆长低沉的讲述格外凝重 。馆长的介绍十分特别,不加修饰,着重介绍实物,格外吸引人 。
托尔斯泰夫妇生了13个孩子 , 5个夭折 。为了孩子的安全,托尔斯泰动手将支撑楼梯握手的小柱子增加了近一倍,通过增加密度,防止小孩在楼梯上玩时发生意外 。由于不是"原配",不难发现出自托尔斯泰之手的小木柱,与原装货高矮粗细都不尽一致 。这幢有16间屋子的房子 , 共有两架楼梯,均作了特殊处理 。
托尔斯泰自己动手为孩子们制作了大量玩具 。目前保留下来的包括摇篮、旱冰和冰鞋、布娃娃、棋盘等 。
托尔斯泰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 。他经常带领孩子参加田间劳动 。目前,家中屋梁上仍挂着"木乃伊"相的南瓜、大麦、葱头等 。他鼓励孩子起居有序,早起健身,每晚6点准时就餐 。墙上的闹钟都作了特别设定 。冬天,托尔斯泰总要在后院的一块平地上泼水成冰 , 让孩子们进行冰上活动 。
他还亲自安排孩子的教育 。全家经常在晚餐后,继续围在餐桌旁,轮流诵读诗歌、散文和小说,大家一块评论和欣赏 。托尔斯泰为让孩子了解外部世界,专门将英语和法语教师请到家中,教授孩子 。托尔斯泰的大儿子谢尔盖音乐造诣极高 , 大女儿达吉亚娜成了画家,家中仍挂着达吉亚娜为妹妹画得像 。
基塔里科馆长说,托尔斯泰热爱家庭生活,且非常投入 。为了防火,托尔斯泰将厨房与房屋的其它部分分开 。19世纪末期开始用电后 , 托尔斯泰一直没有安装用电设备 。家里取暖主要通过自己修改的炉灶,利用烟道供暖 。为保护地板,托尔斯泰常会抽出一天时间,为地板上蜡 。托尔斯泰生活简朴,晚年戒烟、戒酒 , 并开始素食 。
馆长还介绍说,托尔斯泰将生活分为体力、脑力、手工和交际等四个部分,体力劳动和一些体操及哑铃等多安排在早晨,上午是脑力活动,主要是写作,其余多为是手工劳动和交际 。托尔斯泰67岁学会自行车,82岁还骑马 。他一生健康 , 极少就医 。
看来,托尔斯泰比较推崇他的朋友契可夫的生活哲学 。契可夫在《樱桃园》中说,人体本身就是一架很好的机器 , 用好了 , 就无需要吃什么药 。
馆长还介绍了一件有意思的事,爱伦堡父亲曾作过一啤酒厂老板,而这家酒厂就在托尔斯泰故居旁 。两人曾见过 。爱伦堡一生的信条是,学习跳舞越早越好,写作却越晚越有利 。
最早看到托尔斯泰这个名字是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 。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1925年2月23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15期)中谈到破坏与创新时写道,"……尼采、托尔斯泰、伊孛生等辈,若用勃兰兑斯的话来说,乃是`轨道破坏者` 。其实,他们不单是破坏,而且是扫除,是大呼猛进,将碍脚的旧轨道不论整条或碎片,一扫而空,并非想挖一块废铁古砖挟回家去 , 预备卖给旧货店 。"
鲁迅后来又在《藤野先生》(1926年10月12日)中提到托尔斯泰 。鲁迅说 , 托尔斯泰写信给俄国和日本皇帝 , 开首即引用《新约》"你改悔吧!" 。
不久前,我注意到,鲁迅好友、唐 先生在《论咬文嚼字》(1936年1月5日)文中称赞托尔斯泰道:"苏联新一代作家对过去古典作家致力于自己作品的推敲,是很推崇的 。托尔斯泰把《战争与和平》改写了七次……"
有关外国人对托尔斯泰的评价主要是从刘国柱编著的《托尔斯泰传》(2001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中了解到的 。
列宁说 , "在欧洲,有谁能够同他并肩媲美呢?一个也没有 。""在这位伯爵以前,文学中就没有一个真正的农民 。"托尔斯泰"无情地撕下一切假面 。"
高尔基认为,"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这是人类为自己建立的三座丰碑 。"
罗曼?罗兰称《战争与和平》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史诗 , 是现代的《伊利亚特》 。"《安娜?卡列尼娜》被陀思妥耶夫斯基称为"艺术之神" 。
这次参观托尔斯泰故居前,也曾粗浅读过部分托尔斯泰的作品,但对他的认识抽象、空泛 。一旦走进托尔斯泰故居 , 这位令俄罗斯民族骄傲的名人才显得十分鲜明、生动、具体 。
托尔斯泰在政治上勇于创新,反对战争 。在创作中勤奋、认真 。在生活中热爱自然,爱惜生命 。托尔斯泰是一位"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和文学巨匠 。
只找到了这个,里面的一些段落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麻烦给个好评哈,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
托尔斯泰博物馆在哪,列夫 托尔斯泰的简历


5、托尔斯泰的墓有什么特色托尔斯泰坟墓【位置】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向西南驱车200多公里,便可到达中俄罗斯高地的一座城市――图拉 。从图拉出来再走10几公里就到了著名的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庄园 。【坟墓】从托尔斯泰博物馆出来,经过他的马房 , 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这位伟大文豪的坟墓前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称赞“他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并认为托尔斯泰的墓远远超过法国君王拿破仑墓和德国诗人歌德的墓,是“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其实,托尔斯泰的墓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坟墓外围了一圈低矮的小栅栏,就连10岁大的孩子都可以跨过去,坟上长满了绿草 , 甚至没有修剪过的痕迹 。附近几株大树荫蔽着这个伟大文豪长眠的地方 。只是在接近坟附近的区域写了一个“肃静”的俄文牌子,以及坟上瞻仰者敬献的一束白花才表明这是一块坟地 。据说,坟旁这些高大挺拔的树木是托尔斯泰小时候和哥哥亲手栽种的 , 因为他的保姆给他讲的一个古老传说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 。在托尔斯泰晚年时,想起了这些童年往事 , 于是饱经忧患的老人决定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波良纳庄园】波良纳庄园,那里是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乡,既是他的诞生地,又是他的墓地 。正是由于托尔斯泰,亚斯纳亚-波良纳也成为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圣地之一 。“明媚的林间空地”亚斯纳亚-波良纳 , 俄语的意思是“明媚的林中空地” 。这片贵族的领地是托尔斯泰母亲当年嫁妆中最大的一份,她嫁过来后又栽种了许多的乔木和灌木 , 如今已是绿荫参天、郁郁葱葱,有的老树有二百年的树龄了 。庄园至今保留了三十公顷苹果树,这是因为托尔斯泰是喜欢苹果的 。托尔斯泰一生热爱劳动,他和农民们一道栽树,庄园中种满了椴树、云杉、白杨、桦树等树木,同时还种满了各种灌木丛,在展馆中的一把大刀就是他用来和农民一起锄草用的 。他从小就在自己母亲的影响下非常同情俄罗斯农民的贫困和疾苦,所以他一生致力于改革俄罗斯当时的农奴制度,同时他也在身体力行的体力劳动中获得大自然的宁静和对生命的思考 。进入托尔斯泰庄园的左手,是一个很大的池塘,被托尔斯泰称为“静穆而华丽的池塘” 。童年的托尔斯泰和小伙伴在池中游泳、钓鱼 , 老年的托尔斯泰曾在冬天冰冻的池面上锻炼身体 。庄园内野生的苜蓿、宽叶的牛蒡、刺人的荨麻随处可见 。通往庄园深处的大道悠远、静谧 。值得一提的是,庄园中根本没有任何修葺的柏油路或石子路,只是一条一百多年前留下来的较宽的土路和由于走的人多了形成的林间小路 。门口的保安不无自豪地说,即便是俄罗斯总统来,都要步行进入这个庄园 。沿着这条百余年前的古老的土路走入树林中最茂密的地方,可以看到一栋十分朴素的乳白色二层小楼,这便是托尔斯泰故居 。白色的墙壁、白色的栅栏、白色的楼廊、白色的台阶,只有楼顶是绿色的 。墙边的栅栏上雕刻着马匹,也许和托尔斯泰喜欢骑马有关,至今庄园里还饲养着二十匹名马 。台阶下种着各种鲜花 。故居内的布局、陈设和作家的两万多册藏书等都原封不动地得到了保留 。人们现在看到的有作家的书房、卧室、客厅和办公室等 。就是在这里,这位俄罗斯文学巨匠给人类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不朽的传世之作 。托尔斯泰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 , 他一生中掌握了10多种外语 。据说,托尔斯泰很早就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浓厚的兴趣 , 在他80岁的高龄时他还学习过汉语 。至今,他的书架上还保存着几本孔子和老子等中国先哲作品的俄文版译著 。托尔斯泰前后在这里度过了六十年 , 他那无比浩瀚、无比丰厚的作品、他的观点和学说以及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种种矛盾、信仰和革命,都和这座庄园紧密相联 。在托尔斯泰眼中 , 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就是俄罗斯的一个缩影 。他曾经深情地写下他对这块土地的感受:“如果没有亚斯纳亚-波良纳,俄罗斯就不可能给我这种感觉;如果没有亚斯纳亚-波良纳 , 我可能对祖国有更清醒的认识,但不可能这样热爱它” 。托尔斯泰一生都在追求自然、平静的生活 , 他一生中大多数的时光都是在远离莫斯科的自己庄园中度过,并热心进行解放农奴的实验,但结果却是失败和内心的孤寂 。托翁晚年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忏悔录》、《复活》就体现了作家彷徨、困惑和对宗教的皈依 。而文豪最大的痛苦并不是升官发财或者妻小儿女,而是对俄罗斯社会中尖锐矛盾的忧虑,对人生生死问题的追问 。于是在他82岁的一个风雪之夜,他决定放弃所有财产,离家出走 , 最后客死于附近的一个小火车站的站长室内 。根据托尔斯泰的遗嘱――“要像埋葬叫花子那样用最便宜的棺材为我做一个最便宜的坟墓”,于是这块朴素至极的墓地成为了这位一生都在痛苦思考的作家的长眠之地 。也许,这位作家只有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才能让自己的灵魂得以安宁 。但是,自从托尔斯泰安息于此后,他的庄园就一直没有一天真正的平静过,近百年来,俄罗斯和世界各地的读者怀着朝圣的心态来拜访瞻仰作家的墓地――一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土坡 。附近的俄罗斯青年举行婚礼时,也必然要来到这片庄园,向托尔斯泰的墓地献花致敬 。和中国的婚礼不同的是,今天俄罗斯的新人们似乎要更为注重室外的婚礼形式,他们无论冬夏,都会到附近的风景胜地 , 或拍照留念或聚会饮酒 。而且,他们一般都一定会向当地重要的坟墓或墓碑敬献鲜花 。这些坟墓有时是卫国战争烈士的纪念墓,有时是名人的墓地 。而俄罗斯人的墓地并不是阴冷潮湿或严肃紧张的地方,而更是让人愉悦、内心安宁的美丽风景 。因为,美不仅在于视觉的愉悦,更在于给人心灵上的震撼 。【《最美丽的坟墓》 茨威格】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这快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 , 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 , 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 。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 。他的外孙女跟我讲 , 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 。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 。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 。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 , 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这里 , 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 , 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 , 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候之墓中歌德的灵寝 , 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 , 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 , 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
【位置】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向西南驱车200多公里,便可到达中俄罗斯高地的一座城市――图拉 。从图拉出来再走10几公里就到了著名的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庄园 。[编辑本段]【坟墓】 从托尔斯泰博物馆出来,经过他的马房,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 , 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这位伟大文豪的坟墓前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称赞“他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并认为托尔斯泰的墓远远超过法国君王拿破仑墓和德国诗人歌德的墓,是“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其实,托尔斯泰的墓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 , 无人守护,坟墓外围了一圈低矮的小栅栏 , 就连10岁大的孩子都可以跨过去,坟上长满了绿草,甚至没有修剪过的痕迹 。附近几株大树荫蔽着这个伟大文豪长眠的地方 。只是在接近坟附近的区域写了一个“肃静”的俄文牌子,以及坟上瞻仰者敬献的一束白花才表明这是一块坟地 。据说,坟旁这些高大挺拔的树木是托尔斯泰小时候和哥哥亲手栽种的 , 因为他的保姆给他讲的一个古老传说称 , 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 。在托尔斯泰晚年时,想起了这些童年往事,于是饱经忧患的老人决定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编辑本段]【波良纳庄园】 波良纳庄园 , 那里是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乡,既是他的诞生地,又是他的墓地 。正是由于托尔斯泰 , 亚斯纳亚-波良纳也成为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圣地之一 。“明媚的林间空地” 亚斯纳亚-波良纳,俄语的意思是“明媚的林中空地” 。这片贵族的领地是托尔斯泰母亲当年嫁妆中最大的一份,她嫁过来后又栽种了许多的乔木和灌木,如今已是绿荫参天、郁郁葱葱,有的老树有二百年的树龄了 。庄园至今保留了三十公顷苹果树,这是因为托尔斯泰是喜欢苹果的 。托尔斯泰一生热爱劳动 , 他和农民们一道栽树,庄园中种满了椴树、云杉、白杨、桦树等树木,同时还种满了各种灌木丛,在展馆中的一把大刀就是他用来和农民一起锄草用的 。他从小就在自己母亲的影响下非常同情俄罗斯农民的贫困和疾苦,所以他一生致力于改革俄罗斯当时的农奴制度,同时他也在身体力行的体力劳动中获得大自然的宁静和对生命的思考 。进入托尔斯泰庄园的左手,是一个很大的池塘,被托尔斯泰称为“静穆而华丽的池塘” 。童年的托尔斯泰和小伙伴在池中游泳、钓鱼,老年的托尔斯泰曾在冬天冰冻的池面上锻炼身体 。庄园内野生的苜蓿、宽叶的牛蒡、刺人的荨麻随处可见 。通往庄园深处的大道悠远、静谧 。值得一提的是,庄园中根本没有任何修葺的柏油路或石子路,只是一条一百多年前留下来的较宽的土路和由于走的人多了形成的林间小路 。门口的保安不无自豪地说,即便是俄罗斯总统来,都要步行进入这个庄园 。沿着这条百余年前的古老的土路走入树林中最茂密的地方 , 可以看到一栋十分朴素的乳白色二层小楼,这便是托尔斯泰故居 。白色的墙壁、白色的栅栏、白色的楼廊、白色的台阶,只有楼顶是绿色的 。墙边的栅栏上雕刻着马匹,也许和托尔斯泰喜欢骑马有关 , 至今庄园里还饲养着二十匹名马 。台阶下种着各种鲜花 。故居内的布局、陈设和作家的两万多册藏书等都原封不动地得到了保留 。人们现在看到的有作家的书房、卧室、客厅和办公室等 。就是在这里 , 这位俄罗斯文学巨匠给人类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不朽的传世之作 。托尔斯泰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一生中掌握了10多种外语 。据说 , 托尔斯泰很早就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浓厚的兴趣,在他80岁的高龄时他还学习过汉语 。至今,他的书架上还保存着几本孔子和老子等中国先哲作品的俄文版译著 。托尔斯泰前后在这里度过了六十年,他那无比浩瀚、无比丰厚的作品、他的观点和学说以及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种种矛盾、信仰和革命,都和这座庄园紧密相联 。在托尔斯泰眼中,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就是俄罗斯的一个缩影 。他曾经深情地写下他对这块土地的感受:“如果没有亚斯纳亚-波良纳,俄罗斯就不可能给我这种感觉;如果没有亚斯纳亚-波良纳,我可能对祖国有更清醒的认识,但不可能这样热爱它” 。托尔斯泰一生都在追求自然、平静的生活,他一生中大多数的时光都是在远离莫斯科的自己庄园中度过,并热心进行解放农奴的实验,但结果却是失败和内心的孤寂 。托翁晚年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忏悔录》、《复活》就体现了作家彷徨、困惑和对宗教的皈依 。而文豪最大的痛苦并不是升官发财或者妻小儿女,而是对俄罗斯社会中尖锐矛盾的忧虑,对人生生死问题的追问 。于是在他82岁的一个风雪之夜,他决定放弃所有财产 , 离家出走,最后客死于附近的一个小火车站的站长室内 。根据托尔斯泰的遗嘱――“要像埋葬叫花子那样用最便宜的棺材为我做一个最便宜的坟墓”,于是这块朴素至极的墓地成为了这位一生都在痛苦思考的作家的长眠之地 。也许 , 这位作家只有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才能让自己的灵魂得以安宁 。但是,自从托尔斯泰安息于此后,他的庄园就一直没有一天真正的平静过,近百年来,俄罗斯和世界各地的读者怀着朝圣的心态来拜访瞻仰作家的墓地――一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土坡 。附近的俄罗斯青年举行婚礼时 , 也必然要来到这片庄园,向托尔斯泰的墓地献花致敬 。和中国的婚礼不同的是,今天俄罗斯的新人们似乎要更为注重室外的婚礼形式,他们无论冬夏 , 都会到附近的风景胜地 , 或拍照留念或聚会饮酒 。而且,他们一般都一定会向当地重要的坟墓或墓碑敬献鲜花 。这些坟墓有时是卫国战争烈士的纪念墓 , 有时是名人的墓地 。而俄罗斯人的墓地并不是阴冷潮湿或严肃紧张的地方,而更是让人愉悦、内心安宁的美丽风景 。因为 , 美不仅在于视觉的愉悦,更在于给人心灵上的震撼 。
没特色就是它的特色

    推荐阅读